老人預防失智,應有合理的生活作息外,做一些手藝也有預防效果。
記者陳金旺/專題報導
老年性失智症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精神疾患,多發生在 65歲以上,年齡越大發病比率越高。確切的病因未明,一般來說與神經元退化性病變或血管性病變有關。病症以緩慢出現的智能減退為主要臨床特徵,表現為記憶、思維、理解、判斷與計算等能力的退步與不同程度的人格改變。
台中榮總中醫科總醫師林政憲說,臨床上失智症有 10大警訊,包括記憶力喪失、經常做的事卻做不好、語言表達困難、搞不清時間與方向、判斷力變差、抽象思考障礙、錯置物品、情緒或行為的改變、人格改變及喪失鬥志。當發現家中長者有類似情形時,不要以為只是老人家正常的退化,早期診斷失智症的發生,可提升失智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並減緩退化。
中醫藥對於老年性失智症的預防或治療,在某些方面效果不輸給現代醫學,且十分具個人化醫療特色。該病發生在年邁患者身上,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虛症是指精氣不足,陰陽氣血虧損;實證則多屬火盛氣逆,痰滯。
一般來說可分為以下幾類病機:
1、髓海不足:常見聽力、記憶力減退,頭暈耳鳴,健忘失眠,腰痠腿軟等症狀。治療以補腎益髓,填精醒神為主。常用左歸飲加減。
2、氣血兩虛:常見頭暈,面色蒼白或萎黃,納差乏力,四肢倦怠等症狀。治療以健脾養心,補益氣血為主。常用歸脾湯或八珍湯加減。
3、心肝火盛:常見情志急躁,焦慮不安,睡眠困難,頭痛眩暈,口乾口苦等症狀。治療宜清熱瀉火,安神定志。常以黃連解毒湯加減。
4、痰濁阻竅:常見頭重如裹,表情呆滯,寡言少語,倦怠嗜臥,腹脹多涎等症狀。治療宜健脾化濕,豁痰開竅。常以溫膽湯加減。
日常生活應有合理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並養成定時進食及排便習慣。適當的運動、並配合加強腦力鍛鍊,如經常讀報、寫日記、下棋、打橋牌、打麻將等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對預防大腦萎縮很有好處。
中國醫學歷代以來積累為數眾多的健腦益智、活血醒腦或化痰開竅等標本兼治之良法良方,不但能改善痴呆症狀及改善記憶能力,延緩或阻止相關併發症的加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強化生活品質,而且中醫藥處置相對溫和少有副作用,適合長期調養服用,這些均是中醫藥預防或治療老年性失智症的優越性所在。
本文轉載自2011/04/21"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