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四十八歲中年人,右肘痛與活動度受限已存在好幾年了。最近因為症狀加劇來到門診。
這人自年輕時便打羽球、桌球、游泳、騎越野腳踏車……等,用到手肘的機會十分高;可是卻沒有明顯的跌倒、鈍傷……等病史。理學檢查看出手肘關節沒有變形,可是伸不直,缺了大約二十度的伸展,用力伸直時便會痛,手肘活動時似乎有卡卡的感覺,內、外轉倒不是問題。
X光片可以看出已有退化性的病變,在肱骨的鷹嘴窩則有幾個游離體。用電腦斷層去細看,則發現游離體集中在肘關節後方,主要在鷹嘴窩,於是跟病人討論處理的方法。
可以保守處理,與它和平共存,忍些不方便;也可以開刀,一是打開關節將它們清除掉,壞處是有些死角,且傷口大,恢復期長一些;也可以用關節鏡手術,優點是傷口小,不侵犯到肌肉,復原會比較大,缺點是這個地方幾條重要神經通過,尤其在內側的尺骨神經不小心便會傷到,後遺症不小。另外就是技術上的問題,畢竟肘關節空間狹小,若沒有良好的關節鏡訓練會做得十分費勁,有時甚至下不了台。
這個病人在事先研究清楚,準備良好的狀況下做了關節鏡手術,所有的游離體皆能順利拿出,關節也能好好清創。術後馬上活動、復健,活動度在十天後便已回復正常,二個月後就回到運動場上了!(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本文轉載自2011/08/07"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