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當一個半月軟骨破裂之後,且造成臨床上的症狀與困擾時醫師便會建議手術治療。當然,目前最好的辦法是使用關節鏡去開刀。
病人通常會認為說醫生開刀去「修補」他破了的半月軟骨。這是個不完全錯的說法。在開刀前醫師一定會跟病人說明半月軟骨的構造與其血循供應。只有在外側靠近皮膚的部分有血管進來,若是這地方破了是可以用縫合的方法去做。一般詳估計成功率是百分之八十五左右。
大部分的軟骨破是在軟骨本體,這個地方沒有任何血液供應,即使去縫也不會癒合,所以只有做半月軟骨部分切除。當然是切愈少愈好,因為半月軟骨是避震器,損失多少將來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便提高多少!
現代的醫生一定會想辦法保留半月軟骨,能縫合當然最好。病人有時也會因此問說能「修補」嗎?答案就如上述,做得到當然做,做不到只好切除。那,手術前能不能透過任何檢查方法知道能不能縫合呢?
三月份的美國運動醫學雜誌上有一個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檢查來判定術前能否知道縫合的可能性。最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其正確判斷率只有百分之六十而已。因此,核磁共振並不是個好工具來做這種判斷。只有開刀關節鏡進去,眼見為憑才是!
其實在判斷一個縫合是否成功核磁共振也沒辦法提供多好的依據。反而是臨床檢查比較準確!(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本文轉載自2011/05/01"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