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年過40 腰肌勞損

■蘇聰明
 到骨科求醫的患者,慢性腰肌勞損僅次膝關節病變,年過 40歲的人常深受這類腰部疾病所苦。慢性腰肌勞損指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產生以腰部脊骨痠痛不舒服為主症的一種病症。常見於長期彎腰工作、持續負荷重物、急性損傷誤診、長期延誤醫治、或體力過度勞動的人。此種病症屬中醫學「腰痹」範疇。
 這類患者多有長期腰痛及反覆發作的病史,腰部一側或兩側痠軟無力、時輕時重、長久不癒,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痛處施以熱敷或按摩會減輕,遇天氣變冷病情加重,嚴重者還伴隨有彎腰受限及下肢功能障礙。
 造成慢性腰肌勞損的原因可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外感是由於感受外界風寒濕熱之邪,阻滯經脈所引起;內傷是由於久病虛衰、年老體弱,使腎精虧虛,不能涵養腰部經絡導致。此外,跌仆閃挫也可妨礙腰部氣血運行,導致氣血阻滯不通而產生腰痠。
 門診發現,病情較輕微者可用熱敷、按摩、針灸、矯正姿勢等改善,若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常兼有腎氣不足現象,就須配合中藥內服,才能奏效。
 依中醫學理,此症分 4種類型,如腰部有冷重感,多為寒濕型;腰部有灼熱感,或小便短赤,多為溼熱型;痠軟無力,喜按喜揉,多屬腎虛型;痛如刀割、痛處固定,難以轉側或有外傷史,則屬瘀血型,診斷時必須察明病因,才不致錯判誤治。
 中醫臨床上治療慢性腰肌勞損常以「強脊散」為主,並隨患者症狀添加藥物,如寒濕較重者加桂枝、附子以增強溫經散寒的力量;溼熱較重者,加黃柏、蒼朮以加強清化溼熱的作用;腎陽虛較重者,加補骨脂、巴戟天以強化補腎壯骨功效,瘀血較重者加丹參、三七以增加活血化瘀力道。
 日常飲食不妨多吃些滋補腎陰、健骨強腰的食物,如枸杞杜仲燉豬腰或老鱉燉豬骨髓等,對病情也有助益。
 為了避免慢性腰肌勞損,從年輕就必須注意飲食均衡和鈣質補充,並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睡姿,以及適當的運動增強腹肌與背肌。
  (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本文轉載自2011/06/02"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