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舒怡
壹、 前言
中藥黃柏原名「檗木」,其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川黃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ieid.或黃檗(關黃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乾燥樹皮。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詳細記載,並有許多異名。如檗木(神農本草經),檗皮(傷寒論),黃檗(圖經本草),其中“檗木”為黃柏的原名。黃柏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自古用為“止泄痢,目熱赤痛,口瘡,血痢藥”。本草綱目載於木部喬木類,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藥,在中醫臨床上常為君藥,組成的方劑如二妙、三妙、四妙系列方等。
貳、品種
目前台灣市場黃柏品種大約有下列幾種:川黃柏、關黃柏、台灣黃柏、韓黃柏。
1. 川黃柏:產於四川、雲南、湖北、貴州、廣西等處。片大整齊,皮厚,紋細,顏色黃而微帶隱綠色,多切成一定大小,品質最佳。
2. 關黃柏: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及河北秦黃島等地。皮粗而薄,質鬆,形狀不規則,老嫩兼有,不及川黃柏佳。
3. 台灣黃柏:皮厚,顏色深黃,因在山上常用烘烤乾燥,偶見烤焦斑,品質甚佳,同川黃柏。
4.韓黃柏:皮鬆薄,市場飲片常切成2~3cm正方形,品質最差。
參、典籍記載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大腸經。本品苦寒沉降,清熱燥濕,長於清瀉下焦濕熱。其功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祛腐,臨床上用於治療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痔漏、盜汗、遺精、骨蒸發熱、風疹、瘙癢及瘡瘍後傷口感染,屬陽症者。神農本草經記載:「味苦,寒。主治五臟腸胃中結氣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名醫別錄則提到:「無毒,主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日華子本草:「安心,除勞,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淚,口乾,心熱,殺疳蟲,治蛔,心痛,疥癬。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因此黃柏蜜炙後,可兼清中、上焦之火而不傷脾胃,且能抑制苦寒之性能,泄腎陽下焦之火,並借助蜂蜜甘味入脾和中之性,增強入脾胃益陽之功。」
肆、炮製
一、 生製黃柏:
1.炮製:取黃柏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絲,曬乾即得。
2.作用: 生製黃柏性寒而沈,生用苦燥,清熱燥濕作用較強,可治下焦濕熱引起的陰部腫痛,小便淋澀赤黃,足膝萎軟無力等症。
二、 蜜炙黃柏:
1.炮製: 將煉蜜加入適量水稀釋成蜜液,拌入洗淨黃柏絲,稍悶,待蜜液淨潤藥材後,置熱鍋內以中火翻炒,至藥材水分去盡,鬆散不黏手時出鍋,晾透既得。
2.作用: 蜜能止痛、解毒、緩和黃柏苦寒之性。因此蜜炙後可瀉中焦之火,且免傷脾胃,臨床上可治五心煩熱之症。
三、 酒製黃柏:
1.炮製: 將洗淨黃柏絲100kg加黃酒10kg拌勻,微潤,待吸盡後入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微黃色或微帶焦斑,取出,晾透既得。
2.作用: 此藥清下焦濕熱,故酒製可引要上行,主瀉上焦之火,臨床上治療口舌生瘡及頭面病患。
(待續)
(本文作者為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19期" 100 / 05.09~100/05.15
黃柏(下)
◎文╱馬舒怡
肆、炮製
四、 鹽製黃柏:
1.炮製: 將洗淨黃柏絲100kg用鹽10kg加水拌勻,待吸盡後入鍋內,用文火炒並不斷翻動至表面呈微黃色,帶黃斑或微帶焦斑,取出,曬乾既得。
2.作用: 因鹽味鹹、性寒、清熱涼血、能降下。故鹽製能引藥下行,緩和苦燥之性,增強瀉相火,滋腎水之力。臨床上治療腎陰不足而致的虛火上炎,陰虛倒汗等症
五、 炭製黃柏:
1.炮製: 將洗淨黃柏絲放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呈黑色,內部焦褐,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透。
2.作用: 炒炭後大減苦寒,清濕熱之中並有收澀之性,由於高溫炭化,使藥材具有收斂與吸附作用。臨床上治療痔漏,崩漏不止等症。
綜合上述,黃柏的不同炮製方法具有不同功效。誠如古人所說“生用降實火,蜜炙則庶不傷中,炒黑止崩帶,酒製後治上,蜜炙治中,鹽製治下。”因此調配藥物時需注意使用黃柏方式,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
伍、常見配伍
1. 黃柏配黃連、白頭翁:增強清熱燥濕作用,用於濕熱泄痢,方如白頭翁湯。
2. 黃柏配蒼朮:蒼朮辛苦溫,健脾燥濕,且黃柏可制蒼朮溫燥傷陰,蒼朮可制黃柏苦寒傷胃,常用治濕熱成痿等症。
3. 黃柏配車前子:車前子性寒而滑利,利水通淋,合用清熱利水通淋,常用治熱。
4. 黃柏配肉桂:肉桂甘熱,助膀胱氣化,合用水火相濟,通利小便,用以治療濕熱蘊結,膀胱尿閉不通之病症。
5. 黃柏配梔子:增強清熱利膽作用,用於濕熱黃疸方,如梔子柏皮湯。
6. 黃柏配苦參、白鮮皮:增強燥濕止癢作用,用於濕疹瘙癢。
7. 黃柏配知母、生地、澤瀉:增強退虛熱泄相火之力,用於骨蒸勞熱,相火亢盛,方如知柏地黃丸。尤其黃柏與知母配伍,臨床上最為多用,二藥相輔相成,被後代稱之為對藥。知母則甘寒質潤,除瀉熱之外,又滋陰以配陽,二藥並用,治標與治本均兼顧,常有獨特療法。
陸、結語
中藥黃柏為苦寒清燥藥物,本身並無堅陰補液作用,只是由於能瀉火而有存陰功效。該藥物主治實熱症候,但因其善入腎經,而能作為清虛熱藥,與滋陰藥配合用於腎陰虛陽亢諸症。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張賢哲 蔡貴花 中國醫藥學院印行 中藥炮製學 1992. P289~291
2. 李峰 賈彥竹 中醫藥臨床雜誌 黃柏的臨床藥理應用April. 2004 Vol. 16 No.2 P191
3. 王文凱 胡志華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黃柏飲片切製工藝研究Feb. 2004. Vol. 16 No.1 P48
4. 李克華 山東中醫藥雜誌 應加強蜜炙黃柏的炮製研究 1995. Vol. 14 No.4 P173
5. 吳家瑞 張冰 張光敏 亞太傳統醫藥 Nov. 2009. Vol. 5 .No.11 P160
6. 譚志成 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黃柏不同炮製方法與臨床應用 2000. Vol. 21 .No.2 P32
7. 武志軍 甘肅醫藥 中藥黃柏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研究 Jun. 2010. Vol. 29 .No.3 P329
(本文作者為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20期" 100 / 5.16~ 5.22
◎文╱馬舒怡
肆、炮製
四、 鹽製黃柏:
1.炮製: 將洗淨黃柏絲100kg用鹽10kg加水拌勻,待吸盡後入鍋內,用文火炒並不斷翻動至表面呈微黃色,帶黃斑或微帶焦斑,取出,曬乾既得。
2.作用: 因鹽味鹹、性寒、清熱涼血、能降下。故鹽製能引藥下行,緩和苦燥之性,增強瀉相火,滋腎水之力。臨床上治療腎陰不足而致的虛火上炎,陰虛倒汗等症
五、 炭製黃柏:
1.炮製: 將洗淨黃柏絲放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呈黑色,內部焦褐,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透。
2.作用: 炒炭後大減苦寒,清濕熱之中並有收澀之性,由於高溫炭化,使藥材具有收斂與吸附作用。臨床上治療痔漏,崩漏不止等症。
綜合上述,黃柏的不同炮製方法具有不同功效。誠如古人所說“生用降實火,蜜炙則庶不傷中,炒黑止崩帶,酒製後治上,蜜炙治中,鹽製治下。”因此調配藥物時需注意使用黃柏方式,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
伍、常見配伍
1. 黃柏配黃連、白頭翁:增強清熱燥濕作用,用於濕熱泄痢,方如白頭翁湯。
2. 黃柏配蒼朮:蒼朮辛苦溫,健脾燥濕,且黃柏可制蒼朮溫燥傷陰,蒼朮可制黃柏苦寒傷胃,常用治濕熱成痿等症。
3. 黃柏配車前子:車前子性寒而滑利,利水通淋,合用清熱利水通淋,常用治熱。
4. 黃柏配肉桂:肉桂甘熱,助膀胱氣化,合用水火相濟,通利小便,用以治療濕熱蘊結,膀胱尿閉不通之病症。
5. 黃柏配梔子:增強清熱利膽作用,用於濕熱黃疸方,如梔子柏皮湯。
6. 黃柏配苦參、白鮮皮:增強燥濕止癢作用,用於濕疹瘙癢。
7. 黃柏配知母、生地、澤瀉:增強退虛熱泄相火之力,用於骨蒸勞熱,相火亢盛,方如知柏地黃丸。尤其黃柏與知母配伍,臨床上最為多用,二藥相輔相成,被後代稱之為對藥。知母則甘寒質潤,除瀉熱之外,又滋陰以配陽,二藥並用,治標與治本均兼顧,常有獨特療法。
陸、結語
中藥黃柏為苦寒清燥藥物,本身並無堅陰補液作用,只是由於能瀉火而有存陰功效。該藥物主治實熱症候,但因其善入腎經,而能作為清虛熱藥,與滋陰藥配合用於腎陰虛陽亢諸症。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張賢哲 蔡貴花 中國醫藥學院印行 中藥炮製學 1992. P289~291
2. 李峰 賈彥竹 中醫藥臨床雜誌 黃柏的臨床藥理應用April. 2004 Vol. 16 No.2 P191
3. 王文凱 胡志華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黃柏飲片切製工藝研究Feb. 2004. Vol. 16 No.1 P48
4. 李克華 山東中醫藥雜誌 應加強蜜炙黃柏的炮製研究 1995. Vol. 14 No.4 P173
5. 吳家瑞 張冰 張光敏 亞太傳統醫藥 Nov. 2009. Vol. 5 .No.11 P160
6. 譚志成 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黃柏不同炮製方法與臨床應用 2000. Vol. 21 .No.2 P32
7. 武志軍 甘肅醫藥 中藥黃柏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研究 Jun. 2010. Vol. 29 .No.3 P329
(本文作者為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20期" 100 / 5.16~ 5.22
別名: 黃蘗、檗木、檗皮
產地:
黃柏為香科落葉喬木植物黃檗 (關黃柏)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和黃皮樹 (川黃柏)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除去粗皮的樹皮。黃柏生於山地雜木林中或山谷溪流附近。關黃柏原產於東亞洲,如中國遼寧、吉林、河北等省,及日本、韓國等地。川黃柏主產於中國四川、貴州、湖北、雲南等地。現世界各地皆有移種。
黃柏樹高 10-25 米,樹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發達,不規則網狀縱溝裂,內皮鮮黃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為紅棕色,有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柄短;小葉 5-15 枚,披針形至卵狀長圓形,長 3-11 公分,寬 1.5-4 公分,先端長漸尖,葉基不等的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齒,齒縫有點,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蒼白色,僅中脈基部兩側密被柔毛,薄紙質。雌雄異株;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軸及花枝幼時被毛;花小,黃綠色;雄花雄蕊 5,伸出花瓣外,花絲基部有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小鱗片狀;雌蕊 1,子房有短柄,5 室,花枝短,柱頭 5 淺裂。漿果狀核果呈球形,直徑 8-10 毫米,密集成團,熟後紫黑色,內有種子 2-5 顆。花期 5-6 月,果期 9-10 月。
黃柏樹到 15-20 年採收,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用半環剝或環剝、砍樹剝皮等方法剝皮。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用刀在樹段的上下兩端分別圍繞樹幹環割一圈,再縱割一刀,切割深度以不損傷形成層為度,然後將樹皮剝下,噴上乙酸,再把略長於樹段的小竹竿縛在樹段上,以免塑膠薄膜接觸形成層,外面再包塑膠薄膜兩層,可促使再生新樹皮;第 2、3 年連續剝皮,但產量略低於第 1 年。剝皮後須加強培育管理,使樹勢很快復壯,否則會出現衰退現象。
剝下的皮,趁鮮刮掉粗皮,曬至半幹,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全幹。潤透切片或切絲,生用或鹽水炙,酒炙,炒炭用。
藥材關黃柏樹皮呈板片狀,略彎曲,長寬不一,厚 1-7 毫米。外表面黃綠或淡黃棕色,平滑,殘留栓皮呈發棕色或灰白色,稍有彈性。內表面暗黃色或淺黃棕色,有細密的縱行紋理。體輕,質硬脆,斷面綠黃色或淡黃色,皮層部位顆粒狀,韌皮部纖維狀,呈裂片狀分層。氣微,味極苦,嚼之有粘性。
藥材川黃柏樹皮呈淺槽狀或板片狀,略彎曲,長寬不一,厚 1-6 毫米,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具縱溝紋,殘存栓皮厚約 0.2 毫米,灰褐色,無彈性,有唇形橫生皮孔,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稜紋。體輕,質硬,斷面皮層部位略呈顆粒狀,韌皮部纖維狀,呈裂片狀分層,鮮黃色。氣微,味極苦,嚼之有粘性。
關黃柏與川黃柏均以皮厚、斷面色黃者為佳。
性味、歸經:
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臨床應用:
1. 用於濕熱帶下,熱淋腳氣,瀉痢黃疸。
黃柏苦寒沉降,清熱燥濕,長於清瀉下焦濕熱。
用於濕熱下注,帶下黃濁穢臭,常與山藥、芡實、車前子等同用,如易黃湯;
用治膀胱濕熱,小便灼熱,淋澀痛,常配車前子、滑石、木通等清熱利尿通淋之品;
治濕熱下注,腳氣痿辟,足膝腫痛,多與蒼術、牛膝同用,如三妙丸;
用於濕熱瀉痢,可配白頭翁、黃連、秦皮等藥,同白頭翁湯;
用治濕熱黃疸尿赤,常與枝子同用,如枝子柏皮湯。
2. 用於瘡瘍腫痛,濕疹濕瘡。
黃柏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治瘡瘍腫毒,內服外用均可。內服多與黃連、枝子同用,外用以本品研細末,用豬膽汁或雞蛋清調塗患處。
治濕疹濕瘡,陰癢陰腫,可與荊芥、苦參、蛇床子等同用,內服外洗均可,也可配青黛、滑石、甘草研末撒敷。
3. 用於陰虛發熱,盜汗遺精。
黃柏長於清相火,退虛熱,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並配熟地、山萸肉、龜板等滋陰降火藥同用,如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
用量、用法:
3-10 克。
煎服。外用適量。
清熱燥濕解毒多生用;瀉火除蒸退熱多鹽水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
黃柏苦寒,容易損傷胃氣,脾胃虛寒者忌用。
參考資料:
《本經》: "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珍珠囊》: "黃柏之用有六:瀉膀胱龍火,一也;利小便結,二也;除外焦濕腫,三也;痢疾先見血,四也;臍中痛,五也;補腎不足,壯骨髓,六也。"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黃柏樹皮含小檗鹼 (berberine) 約 1.6%,並含少量黃柏鹼 (phellodendrine)、木蘭花 (magnoflorine)、藥根鹼 (jatrorrhizine)、掌葉防已鹼 (palmatine)、白栝樓鹼 (candicine)、蝙蝠葛任鹼 (menisperine)、胍 (guanidine);另含檸檬苦素 (limonin,即黃柏內酯 obaculactone)、黃柏酮 (obacunone) 及 γ-,β-谷甾醇 (γ-,β-sitosterol)、菜油甾醇 (campesterol)、豆甾醇 (stigmasterol)、7-去氫豆甾醇 (7-dehydrostigmasterol)、白鮮交酯 (dictamnolide)、黃柏酮酸 (obacunonic acid)、青螢光酸 (lumicaeruleic acid)、24-亞甲基環木菠蘿醇 (24-methylenecycloartanol),γ-羥基丁烯內酯衍生物Ⅰ、Ⅱ (γ-hydroxybutenolidederivatives Ⅰ、Ⅱ)、牛奶樹醇-B (hispiol B)、小檗紅鹼 (berberrubine) 等。
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鹼,故其藥理作用與黃連亦大體相似,但含量較黃連低,並含有其他成分,如黃柏鹼、黃柏酮等,故作用亦有些差異。
黃柏抗菌譜和抗菌效力與黃連相似,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結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致病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對某些皮膚真菌,對鉤端螺旋體,乙肝表面抗原也有抑制作用;對血小板有保護作用;外用可促使皮下滲血的吸收;另外,還有利膽、利尿、降壓、解熱等作用,但其作用不如黃連。
上文轉載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