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市售「阿魏」藥材來源介紹

↑正品阿魏(五彩阿魏)

正品阿魏(合沙阿魏):含有根片、砂石等雜質,不但質硬,且臭味亦微弱。
◎文╱藥師吳坤璋

一、前言
市售阿魏藥材主要來自兩個產區,一為新疆等地,為大陸藥典法定品種新疆阿魏與阜康阿魏;另一種主產自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地,大陸習稱進口阿魏,本文姑且稱之南洋阿魏,現因正品阿魏產量稀少,臺灣市場之使用多為進口阿魏,以下茲就兩個不同產區之阿魏藥材來源及市場使用狀況做一介紹。

二、比較

1.阿魏

阿魏主要來源為繖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 的樹脂。在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莖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滲出的乳狀樹脂,陰乾,其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顏色深淺不一,表面蠟黃色至棕黃色。塊狀者體輕,質地似蠟,斷面稍有孔隙;新鮮切面顏色較淺,放置後色漸深1。具強烈而持久的蒜樣特異臭氣,味辛辣,嚼之有灼燒感1。新疆阿魏的主要成分為揮發油(8~20%)、樹脂(40~60%)、樹膠約(25%),烯及多種二硫化物,其中仲丁基丙稀基二硫化物(Seebutyl propenyl disulfide)為阿魏特異蔥蒜臭的主要成分,阿魏樹脂醇具酚類性質,為藥材久放後顯呈紅色的原因2。在大陸,2010年版藥典規定阿魏中揮發油含量不得少於10%,總灰分不得超過5%,與進口阿魏相比,新疆阿魏之規格要求明顯高於進口阿魏,揮發油可高達20%以下,而總灰分僅為4%以下3。

2.南洋阿魏 

南洋阿魏來源為繖形科植物阿魏(膠阿魏草)Ferula assafoetide L. 的樹脂。其性狀為球粒狀凝聚而成的團塊,大小不一,由白色、黃色、棕色或紅棕色相間而成,無光澤。乾燥品較硬,新鮮品較軟,辛辣。斷面乳白色或淺黃棕色,在空氣中漸變成紅色或紅棕色。味微辣而苦,嚼之黏牙4。其成分主要含阿魏樹脂鞣醇(Asarensinotannol),除部分游離外,大部分與阿魏酸(Ferulic acid)結合成酯。樹膠含量12~48%,其中的法呢費醇A、B及C (Farnesiferol A, B, C)水解後會產生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其可顯藍色螢光5。

3.假阿魏 

系用蔥屬植物的鱗莖加工仿製而成。本品呈不規則塊狀、顆粒狀,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略具光澤。有蔥蒜樣氣味。
三、結語
阿魏於《唐本草》中已有記載。蘇恭云:“阿魏生西番及崑崙,苗葉根莖酷似白芷,搗根汁,曰:煎作餅者為上,截根穿暴乾者為次,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為奇物也”。李時珍謂:“夷人自稱曰阿,此物極臭,阿之所畏也”。阿魏的名稱可能由此而得。古方作為殺蟲去臭破癥積之用2。
由於乾旱和過度放牧,新疆阿魏遭到嚴重破壞,1986年後中國藥材公司再也沒有收購到新疆阿魏,近年來只有在民間有極少量的交易出售。令其列在1984年大陸公佈的“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中,成為三級重點保護漸危植物及二級保護重要野生藥材物種。目前,中國所用之阿魏多從伊朗、阿富汗等國進口,而臺灣市場品近年來已少見有新疆產阿魏,多為南洋阿魏3。

參考資料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176。
2. 戴欣民:中國藥材學,啟業書局,1981:1163-1165。
3. 王文捷、尚玉紅、敬松:新疆阿魏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首都醫藥,2005:45-46。
4. 陳德昌等:中國中藥材真偽鑑別圖典,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81-82。
5. 任仁安:中藥鑑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532-533。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800期"101 / 12.17~12.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