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談登革熱

■顏純左
台灣面積占地球五千分之一,但卻擁有七分之一的基因庫,所有的生物在這裡都可以找到棲身之地。自古以來瘟疫即和這個地區的人民息息相關,登革熱也不例外,台灣每年均有登革熱的流行,成為公共衛生的一大挑戰。
 登革熱流行必須有三要素:
  1.要有病人:病毒必須在人體內經過繁殖,被其他病媒蚊咬到,才能傳給下個病人。
  2.要有病毒:依抗原性分為四種,台灣的病媒蚊有這些病毒。
  3.要有病媒蚊:病毒在病媒蚊裡面繁殖 8-12天,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咬其他人時,就會將此病毒傳出。
病媒蚊分兩種: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前者分佈於全省海拔 1500公尺以下地區,而後者在北回歸線以南,大都在白天活動,而其幼蟲均孳生於人工容器及自然容器內(指的是樹洞、竹筒、葉軸),而一般民眾關心的臭水溝是不會孳生幼蟲的。
台南地區在民國 96年有 1800人得到登革熱,根據 4年 1次小流行, 10年一次大流行,今年應該會小流行,民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有幾點提醒大家:
  1.避免被蚊子叮到:出門尤其到陰暗地區,最好穿薄長袖衣物,準備驅蚊藥物,尤其病媒蚊喜歡在白天活動更要注意。
  2.清除孳生源是最重要的,不要用的容器一定要拿掉,尤其是家裡面有擺置的民眾一定要至少 1個星期換水一次,廢棄的容器 -輪胎,尤其是竹筒,甚至於屋頂上的積水均可能是病媒蚊的幼蟲棲身之處。
  3.有病一定要找醫生看,即早診斷,愈能避免悲劇發生,如果併發出血性症狀,死亡率可以高達 1-5%,台灣每年或多或少有死亡病例。
登革熱對台灣的公共衛生是一大挑戰,這個對抗登革熱的活動一定要有你的參與,從小地方做起,才能成功。
(本文作者為顏純左醫師 現為台南市副市長)

本文轉載自2011/06/02"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