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溫補抗寒 找對體質、吃對藥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氣漸漸轉涼,中醫師表示,溫補藥膳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但應注意個人體質狀況,正確健康才有效。
   每年冬季自立冬日起,今年立冬為 11月 8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任葉裕祥表示,「冬令進補」是許多人在冬天不可或缺的習慣,民眾常在寒冷冬天吃些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
    儘管冬天進補有助抵抗嚴寒,殊不知,中藥進補有其理論基礎及專業性。葉裕祥指出,進補是中醫一大特色,乃補其不足,是針對虛弱體質的調理方式,遇有虛弱寒性體質的人,非得從進補著手不可。
   如何補得正確、補得健康是進補先決條件,如果忽略中醫進補原則,甚至錯誤食用,可能導致身體不適。葉裕祥提醒,唯有充分了解進補原則及個人體質才是正確進補,也才能在沒有副作用下,有效發揮功能。
   葉裕祥解釋,中醫進補就藥材寒熱屬性而言可以分為三大類:溫補法、平補法、涼補法。冬令進補屬溫補法,即是以整體總合為溫性藥材進補,吃了之後會感到身體溫熱,適合體質虛寒的人,體質燥熱者則不宜服用,否則食用藥膳後出現口乾舌燥、口舌生瘡、牙齦腫痛、胸悶、失眠、流鼻血等症狀,就是所謂「上火」。
    葉裕祥強調,進補時除了要注意藥材寒熱屬性和個人體質外,還有些情況不宜食用,如腸胃功能不佳、急性呼吸道發炎或其他急性炎症時。進補藥膳中,有些中藥滋膩難以消化,且藥膳又多含肉品而有油脂,因此腸胃不佳者在食用後可能產生腹脹難消、飽脹不適等症狀。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造成喉嚨痛、咳嗽時也不宜進補,應先治癒再食用,否則可能會出現病情加重或延遲康復,若不諳此原則而冒然進補,可能產生口乾舌燥、胸悶不適、痰粘難咳、咽痛不已等。
    葉裕祥還提醒,有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者,進補時應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有高血壓者,食鹽的量要控制,不可喝太鹹藥湯,高血壓多半是陰虛火旺,不可吃太溫補中藥,以免血壓升高,有中風之虞。

本文轉載自2011/11/05"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