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治療期間的飲食一定要均衝。(記者陳金旺攝)
記者陳金旺/專題報導許多人在初診斷癌症時會感到惶恐、不安,對後續治療處置、生活照護及如何吃都有很多疑慮。台中榮總癌症中心營養師李思蓉認為,良好的營養狀況可維持足夠體力應付後續治療、幫助修復損傷的組織及加強抵抗力。
李思蓉說,很多人對於吃得好、營養好是不是相對助長癌細胞生長存在一些疑慮?其實當罹患癌症時,身體雖然存在癌細胞,但大部分仍是正常細胞,因此當營養狀況不佳時,癌細胞不僅不會因此消失,影響到的反而是自身的免疫細胞。
因此當飲食不均衡、營養狀況不佳時,身體處於免疫功能低下,隨之而來的是身體不舒適、虛弱無力、副作用產生,甚至延遲、中斷治療,原本想要餓死癌細胞,不但沒達成,反而影響後續抗癌療程,甚至助長癌細胞生長。
李思蓉說,以健康飲食原則,均衡攝取各類不同食物,包括:五榖根莖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及奶類。
例如米飯、麵食、地瓜、馬鈴薯、南瓜、芋頭、玉米、皇帝豆、麵包、饅頭、包子、水餃皮、綠豆、紅豆、薏仁等。主要提供的營養素醣類,占人體所需熱量最大比例。
肉魚豆蛋類包括雞、鴨、鵝、豬、牛、羊肉;魚類、海鮮類;黃豆製品例如豆腐、豆干、豆漿、黃豆、毛豆、黑豆、蛋。這類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及脂質。
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醣類、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一般而言蔬菜水果富含豐富抗氧化物質,對身體有益,但因其纖維含量高,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因此切記要均衡攝食其他種類食物,才不會造成營養不均及熱量攝取不足。
油脂類包括看得見的烹調用油及看不見的肥肉、糕餅、堅果類等。適度的烹調用油是需要的,因油脂仍屬提供熱量的來源。奶類與肉魚豆蛋類同屬提供蛋白質營養素的來源,可做為蛋白質補充選擇來源之一,並依個別狀況酌量補充。
李思蓉說,每樣食物均包含不同營養素,沒有單吃一樣食物就可獲取所需所有營養,多方食用並變化種類,一來可攝取各類營養,二來也藉由種類變化增加更多選擇性,才不會什麼都不敢吃,反而造成營養不佳,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她建議應避免生食、中草藥偏方。
治療期間,有些人可能遇到一些影響進食的相關副作用,如食慾不振、口腔及喉嚨疼痛、嗅覺與味覺改變、口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建議處理方式為:
1.優先選擇可接受、舒適、喜愛的食物,減少不舒適及補充營養。
2.進食量不多沒關係,藉由增加進食次數,提高攝取的熱量及營養。
3.增加水分的攝取,包括開水、果汁、牛奶、湯汁、豆漿等液體來源,藉由增加尿液排
泄,減少藥物停留在體內所引起不舒適感的時間。
4.回診時告知醫師身體變化及狀況,藉由藥物的調整及輔助,緩解不舒適症狀。
5.進一步尋求營養師評估及飲食調整與建議。
其次,體重可當作營養狀況的參考指標,建議 1週 1次體重自我監測,持續的體重減輕須當做警訊,藉由增加營養攝取及詢問營養師如何著手,以改善營養狀況。
本文轉載自2011/11/22"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