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翰林說,退化性關節炎是最臨床常見的關節病變。顧名思義,是種關節退化的疾病,常伴隨著年齡老化而出現,據統計, 45-55歲約有 50%的發生率, 55-65歲中就提升到 80%,到了 70歲以上甚至有 90%的發生率。
他表示,中醫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屬於「痺證」、「痛痺」、「骨痺」等範疇,多因年老體弱,筋脈失養,或因勞損、感受風寒溼邪,侵入骨節,阻塞經脈, 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臨床治療有內服、針灸、傷科治療、膏布敷貼、薰洗等。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用針灸、傷科手法、熱敷、膏布外敷等方式來改善;如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反覆發作的現象,可配合中藥內服,加強療效,內服藥依臨床症狀來治療:
1.肝腎虧損,氣血不足型:關節痠痛反覆發作、無力,關節變形,伴有耳鳴、腰酸,舌質淡苔白,脈細或弱,治宜補氣血、益肝腎,溫經通絡, 藥用右歸丸加減。
2.肝腎不足,脈絡瘀阻型:膝軟無力,行走不穩,休息痛,有夜間痛醒史,刺痛,久站久行及上下樓梯痛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治宜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藥用補腎活血湯加減。
3.風濕熱痹型:關節紅腫熱痛,遇冷則舒,得溫痛增,痛不可近手,關節難以活動,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 、通經止痛,藥用四妙散加味。
4.風寒濕痹型:關節腫脹酸痛重著,活動不便,疼痛纏綿,陰雨寒濕天氣則加重,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緩,治宜袪風勝濕、溫經通絡,藥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他也提醒民眾,平日生活保健方法也很重要,如減輕體重,運動前熱身且穿著適當的運動鞋。工作時,避免蹲跪姿過久,以減輕膝關節囊壓力。避免過度行走,並且養成適度運動習慣,強化骨骼韌帶。飲食方面適度增加骨鈣質的吸收,這些方式都可對關節有保護作用。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趙翰林口述,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0/01/31"中華日報醫藥網"
他表示,中醫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屬於「痺證」、「痛痺」、「骨痺」等範疇,多因年老體弱,筋脈失養,或因勞損、感受風寒溼邪,侵入骨節,阻塞經脈, 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臨床治療有內服、針灸、傷科治療、膏布敷貼、薰洗等。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用針灸、傷科手法、熱敷、膏布外敷等方式來改善;如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反覆發作的現象,可配合中藥內服,加強療效,內服藥依臨床症狀來治療:
1.肝腎虧損,氣血不足型:關節痠痛反覆發作、無力,關節變形,伴有耳鳴、腰酸,舌質淡苔白,脈細或弱,治宜補氣血、益肝腎,溫經通絡, 藥用右歸丸加減。
2.肝腎不足,脈絡瘀阻型:膝軟無力,行走不穩,休息痛,有夜間痛醒史,刺痛,久站久行及上下樓梯痛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治宜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藥用補腎活血湯加減。
3.風濕熱痹型:關節紅腫熱痛,遇冷則舒,得溫痛增,痛不可近手,關節難以活動,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 、通經止痛,藥用四妙散加味。
4.風寒濕痹型:關節腫脹酸痛重著,活動不便,疼痛纏綿,陰雨寒濕天氣則加重,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緩,治宜袪風勝濕、溫經通絡,藥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他也提醒民眾,平日生活保健方法也很重要,如減輕體重,運動前熱身且穿著適當的運動鞋。工作時,避免蹲跪姿過久,以減輕膝關節囊壓力。避免過度行走,並且養成適度運動習慣,強化骨骼韌帶。飲食方面適度增加骨鈣質的吸收,這些方式都可對關節有保護作用。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趙翰林口述,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0/01/31"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