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師吳鴻年
故事由光復之初一個小鄉鎮的兩位醫師說起,一位江醫師,一位吳醫師。
江醫師沉默寡言,專心看診,每次騎腳踏車往診,總是走路回診所。因為他總是想著病人的病情,把騎出去的腳踏車給忘了。江太太埋怨他記性差,有一天江醫師往診時騎車回家,在門口大叫江太太,很興奮地說他終於把腳踏車騎回家了,江太太很氣餒地說:你又沒有騎出去。江醫師目前92歲了,還是沉默寡言,江太太卻忘了回家的路。
吳醫師風流倜儻、熱心公益,大陳義胞撤退時,吳醫師自告奮勇地志願當隨行軍醫。在80歲時遭遇搶劫,被歹徒用開山刀柄敲了額頭,使吳醫師昏迷了四個鐘頭,從此之後,吳醫師慢慢地步履蹣跚,漸漸地不斷重複年輕時的光榮事蹟,甚至有被害妄想。黑暗處讓他感到害怕,神智清楚時還會就醫、背日曆、擔心自己失智,但是藥領回來卻又忘了吃,每天把玩圓形物,例如:手錶、盤子,慢慢地不接觸人群,疑神疑鬼。所以他獨居,86歲時滑一跤就與世長辭。
醫師在當時都是佼佼者,卻也免不了生老病死、遭遇失智之苦。江醫師健忘但為了找腳踏車,不知不覺地常走路運動,所以只停留在健忘。吳醫師頭部受到傷害與驚嚇,屬漸進式的典型失智,自閉、專注圓形物品、被害妄想。愈年輕時發生的事,記得愈清楚,眼前的事卻轉身就忘了,把唯一的兒子當假想敵,忘了才剛吃過飯沒多久又想進食…,林林總總的事總讓家人不知如何與他相處。他的女兒會適時地擁抱他,給他安全感,回報小時候父親的溫暖臂膀,也會抓住父親顫慄的雙手,讓他能站穩雙腳,一如父親牽她的小手學走路,也會拉個小板凳,坐在父親膝前,聽他講古早的英雄事蹟,雖然已聽過幾百遍,還是當作第一次聽到。能承歡膝下的日子,卻也因為女兒有自己的家庭,吳醫師拒與女兒同住,最後跌一跤天倫夢碎,吳醫師只有輕微失智下,有尊嚴的離開人世,而那個女兒-就是我。
經歷父親的失智,現在參與長期照護時,對於嘮叨的老人家格外有耐性,有二位已80歲的個案,其中一位住在東勢,他的父親已102歲。另一個案住在元長,他的母親95歲,二位高齡的父母反而不是我的照護對象。102歲的阿伯今年才開始反常,說媳婦是抱壁壁虎,會偷聽他講話,也把80歲的兒子當咒罵對象,在訪視時我開導阿伯的兒子,那就是失智。要如何就醫與相處,我的照護個案,才慢慢的釋懷,接受父親病了的事實。也把阿伯的女兒當緩衝潤滑劑,所以家有失智者,請體諒他病了,不是故意找碴,要有多一點的耐心,找出相處之道。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也許會失智,在這之前透過不斷的學習,別讓自己腦筋生鏽,也要適當的運動及保養,以免胸前需要掛著「我要回家」的牌子。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47期" 100 / 11.21~ 11.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