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韭菜 養肝溫陽




 有句話說「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指的就是韭菜,指春天吃韭菜有養肝作用,其品質以初春最好,晚秋次之,夏天較差;韭菜其葉做為食用或藥用,其籽則做為藥用。
 韭菜入藥始載於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韭菜籽又叫韭子或韭菜仁,味辛、甘,性溫,歸腎、入肝,有健胃提神、止汗固澀、溫補肝腎,助陽固精,暖腰膝等功效,《本草拾遺》:「韭菜籽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臟腑,令人能食,益陽」,常用於治療陽萎、遺精、小兒遺尿、小便瀕數、腰膝痠軟、冷痛無力、婦女白帶。
 韭菜葉味甘、辛、鹹,性溫,歸腎,入肝胃三經,溫中行氣,理氣降逆,活血散瘀,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常用來治療身體虛弱,肺結核盜汗,曀嗝反胃,嘔吐清水,婦女產後血暈,神經性和過敏性皮膚炎,挫傷腫瘀疼痛等症。
 韭菜子既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吐絲子、覆盆子、補骨脂、淫羊藿、肉蓯蓉等補腎壯陽之品同用,以達相輔相成之效。如治療小便淋濁,可單用或與車前子、丁豎杇同用。韭菜子有溫補腎陽,固精縮尿之效,只要是腎氣不固導致的遺精、遺尿、夜尿頻數、帶下清稀等症有一定療效。如伍配補骨脂、益智仁等補腎收澀藥,治療腎氣不足,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如《魏氏家藏方》。治療遺精則常與龍骨、吐絲子同用,如《丹台玉案》四妙丸。伍配丹蔘、茯神、五味子等,可治療失眠、腦神經衰弱。
 對大眾而言,不管是韭菜或韭菜子,是既便宜又實惠的補腎養生佳品,藥典才有「起陽草」之名,現代人還稱之為蔬菜中的「偉哥」。如《本草綱目》載:韭乃肝之菜,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內經素問》曰:「足厥陰病則遺尿,思想無窮,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男隨溲而下,女子綿綿而下。韭子能治遺精漏泄,小便頻數,女人帶下者,乃入厥陰,補下焦及命門之不足,命門者藏精之府,…」。又如《本草逢原》:「韭子,為腎氣過勞,不能收澀者為宜。若陰虛火旺者及亢陽不交、獨陰失合勿用,是抱火救薪矣。大抵韭之功效,全在辛溫散結,子則澀精,…」。
 韭菜每百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 2.85克、脂肪 0.2-0.5克、碳水化合物 2.4-6克、纖維素 3克、及大量的維生素、胡蘿蔔素、核黃素、尼克酸、鈣、磷、鐵等,韭菜具獨特辛辣味,是因含揮發性的琉化丙烯成分;以現代醫學分析,韭菜子有溫補腎陽,益肝健胃,行氣理血,潤腸通便。
 中醫典籍雖有補腎溫陽記載,民間也有「起陽草」、「壯陽草」之名,但以現代藥理學分析,似乎無壯陽成分,不過,既然用了數千年,相關典籍和歷代醫家臨床論述也不少,其效果應該是肯定的;或許其有效成分不是直接,而是透過其他生化機轉的路徑產生的療效作用,期待醫界或學界能揭開其中奧秘。
 韭菜能溫陽,對人體有保溫作用,能增加體力和促進血液循環,經常四肢不溫、手腳冰冷、下腹冷痛、腰背痠痛及經期遲來可多吃,此外,有殺菌和降低血壓作用,高血壓及冠心病人常吃有益。(隔夜的熟韭菜不宜再吃)。
 韭菜子用量以 3-9克為原則,胃熱熾盛、口乾舌燥者少用,陰虛火旺者忌服,咽痛、扁挑腺炎、鼻蓄膿和中耳炎的人忌食,婦女哺乳期禁用(有回乳作用),腸胃虛弱、潰瘍病、有眼疾者慎用;不宜與鴨肉同多食(鴨肉性涼,會減弱韭菜子功效),不宜與苦寒中藥如黃芩、黃柏、梔子等同用,易抵消韭菜子溫陽作用。如需長期食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載自2014/09/11"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