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石南藤 祛風溼

圖文/呂晃禎
2016-06-15
 石南藤是臨床風濕關節疼痛的常用藥,又名風藤,生於山谷林中或潮濕處,是常綠藤本攀援於樹上或石上,揉之有香氣,為胡椒科植物巴巖香的莖葉或全株,夏季採收,莖、葉分別曬乾使用,不過,成品以莖為主,呈扁圓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紋,節膨大,質輕而脆,橫斷面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灰褐色,下表面灰白,氣清香,為辛辣,以枝條均勻,色灰褐,葉片完整者為佳。

 其味辛,性溫,歸肝入脾及小腸,有祛風溼,通經絡,強腰膝,止痛,止咳,壯陽之效。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腰膝痠痛,腎虛陽痿,婦女痛經,扭挫傷,跌打腫痛,手術後疼痛,風寒感冒,咳嗽氣喘(《本草綱目》:煮汁服,至上氣咳)等症。

  石南藤藥用記載起於《開寶本草》,云:「主血風,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痺,變白,逐冷氣,排風邪」。《顛南本草》曰:「治寒濕痺傷筋,祛風,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莖中痛,熱林初起,利小便急速」。石南藤可內用也可外服(《別錄》:主金瘡痛),內服不論煎湯、浸酒、熬膏皆可,一般用量以6-15克為原則。孕婦及陰虛火旺之人應慎用。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6/1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