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市售木通類藥材來源比較(上)(下)

(上) 

《清‧本草備藥‧通草》載明通草古名為通脫木


《清‧本草備藥‧木通》載明木通古名為通草 


↑關木通飲片圖:可見木部之放射狀紋理(車輪紋),導管形成之孔洞較小且緻密 


↑川木通飲片圖:皮部多完全去除,可見木部之明顯放射狀紋理,導管形成之孔洞較關木通大

◎文╱藥師吳坤璋
市售木通類藥材從早期至今有三種,即關木通、川木通與木通。關木通因藥材含有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不當使用可能會造成腎衰竭問題,衛生署已於民國92年11月4日起明文禁止使用1。目前,市售品多使用川木通,少見有木通,而關木通因已禁用,僅剩早期庫存品,市場品未見使用。本文茲就三者簡單做一介紹。
二、比較

1. 關木通2,3,4,5
關木通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乾燥藤莖。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飲片為橫切圓形非薄片,厚約0.2~0.4 mm,木部佔絕大部分,表面為灰黃色或灰褐色,木部佈滿導管呈細小孔洞,與黃色線條相間而成車輪紋,味極苦;關木通成分含有含馬兜鈴酸A、D(Aristolochic acid A, D)、馬兜鈴?(Aristolosid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β-穀固醇(β-sitoster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常春藤皂?元(Hederagenin)等。目前,關木通為衛生署所禁用,市場品亦未見使用。
2.川木通2,3,6
川木通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或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 - Ham. 的乾燥藤莖。春、秋二季採收,除去粗皮,曬乾,或趁鮮切薄片,曬乾。本藥材飲片性狀呈類圓形厚片,約2~4 mm,切面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密佈細孔狀導管,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空腔。氣微,味淡。川木通含有成分為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麥角固醇(Ergosterol)、豆固醇(Stigmasterol)、β-穀固醇、皂?、內酯類、香豆素類等;川木通在藥典所載功能與主治為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用於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閉乳少,濕熱痹痛。為目前臺灣木通類藥材使用最廣的品種。(待續)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衛生署署授藥字第0920002350號公告。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34,59。
3.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藥典中藥集編修小組:臺灣傳統藥典,行政院衛生署,2004:18,39。
4. 張賢哲:道地藥材圖鑑,中國醫藥大學,2007:931-932。
5. 胡世林:中國道地藥材,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365-366。 6. 顏正華:中藥學,知音出版社,2003:343-344。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801期"101 / 12.24 ~ 12.30

(下)

↑木通(三葉木通)飲片圖:可見灰棕色外皮及其裂紋,皮層厚,木部亦依稀可見放射狀紋理。

◎文╱藥師吳坤璋

二、比較 

3.木通2,3,6,7

 
木通來源為木通科植物五葉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乾燥藤莖。秋季採收,截取莖部,除去細枝,陰乾。本藥材飲片為斜切片,性狀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片,偶見有圓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的裂紋或縱溝紋,具突起的皮孔,切面皮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木部黃白色,射線呈放射狀排列,髓小或有時中空髓小或有時中空。氣微,味微苦而澀。三葉木通成分是以齊墩果酸和常春藤皂?元為主的三和三皂?。臨床藥理活性證明,齊墩果酸和常春藤皂?都具有利尿抗水腫、抗菌消炎、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保肝、降?、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活性,此兩種成分為《臺灣傳統藥典》2004年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對木通的含量測定項下所規範之指標成分。而苯乙醇?類成分為三種木通來源植物之共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為木通苯乙醇?B(Calceorioside B),此成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對木通含量所規範之測定成分。木通在藥典所載功能與主治亦為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用於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閉乳少,濕熱痹痛。本品臺灣早期至今雖都有市售,但使用上一直不普及。

 
4.典籍記載

 
歷代本草所記載的木通是木通科植物,且從《神農本草經》至《本草綱目》皆以通草為正名5,在《本草綱目‧卷十八‧通草》李時珍解釋云:“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6。”古代使用通草一名易與五加科植物通脫木(藥材名為通草)混淆,這個問題在部分書籍可見到這種現象9,另如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其當歸四逆湯中原名通草者,實應使用木通,研讀及用藥時宜小心注意。一般認為,由於四川地區習慣以毛茛科小木通、繡球藤莖藤作木通入藥,故名川木通,而川木通一名最早出自近代《中國藥物標本圖影》,《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第一冊「木通」別名項下稱川木通,大陸藥典自1963年收錄川木通,沿用此名至2010年版。這說明川木通的名稱屬近代命名,歷代本草是以木通類名稱統稱,並沒有明確區分。大陸藥典1963年版以前收載了木通科木通,自1977年版以後收載的是馬兜鈴科關木通,鑒於關木通缺乏歷史應用考證以及關木通中含有的馬兜鈴酸引起的腎臟毒性,從2000年版增補本開始,《中國藥典》恢復收載了木通科木通10。

 
5.現況

 
在臺灣,處方中含木通之中藥製劑,如基準方11中的八正散、八味帶下方、甘露消毒丹、辛夷散、消風散、當歸四逆湯、橘核丸、導赤散、龍膽瀉肝湯等方劑,早期常會使用關木通,禁用後,一般多使用川木通。近來,因臺灣市場品多可購得木通,且《臺灣傳統藥典》2004年版收載了木通,有了法源依據,故衛生署現行對GMP中藥廠規範為含木通之中藥製劑應使用木通,除非處方中載明使用川木通,才可以川木通入藥,然傳統中藥房常常仍然習慣使用川木通。

 
三、結語

 
由於木通品種的複雜以及古今所用品種的不同6,就臺灣目前市場品川木通與木通而言,其性味與成分相異,功效與效用是否如藥典所載一致,有待臨床使用進一步仔細探討。(全文完)


7. 成曉霞、孫蓉蓉、歐陽浩楠、肖婭萍:三葉木通中常春藤皂?的提取工藝,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6):6792-6794。
8. 戴欣民:中國藥材學,啟業書局,1981:271-272。
9. 臧俊岐:圖解本草綱目-常見病五行漢方對症調養圖典,華威國際事業有限公司,2012:495-496。
10. 劉桂豔、鄭健、餘振喜、張繼、林瑞超:五葉木通藤莖甾體和三成分研究,中藥材,2005,28(12):1060-1061。
11. 林宜信:臺灣中藥藥品管理相關法規彙編,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6。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802期"101 / 12.24~102~01.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