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藥首冠「炙」是何意?

■王中
2016-10-15
 在中醫的處方中,經常看到有「炙黃」、「炙川芎」、「炙當歸」、「炙甘草」等中藥名,中醫師常在許多中藥的前面加「炙」字,這個炙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炙,是中藥的一種炮製方法。把藥材與液體輔料同炒,使輔料滲入藥材之內,故又稱合炒。按輔料的不同,可分下述幾種:

1.酒炙:有兩法,一是先將藥材與酒拌勻,再加熱炒至微黃;二是先將藥材炒至微黃,再把酒灑入,略炒片刻。如炙製當歸、川楝等。
2.醋炙:用米醋炙如上法。如炙製香附子、三棱等。
3.鹽炙:先將鹽加水適量溶化,再與藥材同炒。如炙製橘核、黃柏等。
4.姜炙:先將姜搗爛取汁,再與中藥同炒。如姜製竹茹等。
5.蜜炙:將藥材與蜂蜜拌勻,再加熱同炒。如炙製甘草、枇杷葉等。
6.米泔水炙:用米泔水浸後再炒。如炙製蒼朮等。
7.羊脂炙:也叫酥炙。取羊脂與藥材同炒。如炙製淫羊藿等。
8.童便炙:取藥材與童子小便同炒,如炙製香附子等。
9.鱉血炙:先將鱉血加少量清水與藥材同拌勻後,放置一小時許,在鍋中炒至變色即可。如鱉血炙製郁金等。
10.矾炙:先將矾加水溶化,灑入炒熱的藥材中,炒至乾燥為度。如炙製郁金等。
11.藥汁炙:取藥汁與藥材同炒。如甘草汁炙吳茱萸等。
本文轉載自2016/10/1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