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2-13】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
聽說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而且還會殘留放射性物質,這是真的嗎?
(1) 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情況下,食物並不會產生毒素或殘留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約為2.45 GHz,屬於非游離輻射能,能量較弱。微波是利用食物中含有許多極性分子(例如:水),當微波接觸到食物時,食物中的水會因為電場方向不斷改變而以每秒約25億次的高頻率震動,使得分子和分子間不斷來回碰撞而彼此摩擦,因此產生熱能,使食物內外同時受到加熱,因而縮短烹調時間。由於微波的能量非常低,釋放的能量僅足夠使極性分子產生旋轉、震動,無法改變其組成,所以微波只會使部分的水分因為熱能而蒸散,而不會造成食物本質的改變,便不會有毒素產生,也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問題。
(2) 使用微波爐常見的狀況:(1)食品過度密封,導致壓力不均而產生爆炸或噴濺,可在加熱時留小氣孔避免此危害;另外帶殼雞蛋水蒸氣聚集在蛋殼內,易受熱膨脹爆裂,因此不宜以微波爐加熱。(2)容器材質選擇不佳,具有尖銳邊緣或薄片型的金屬,易產生電弧效應造成火花,可能會損壞爐內的微波產生器;塑膠和紙容器中蠟膜的耐熱溫度有限,應避免不耐熱的材質溶出化學物質,影響健康。
(3) 食藥署提醒,使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要注意食品與容器中不可以有尖薄金屬的存在(錫箔紙也不行),且若使用塑膠容器或保鮮膜時,應注意容器的耐熱溫度,避免塑膠中有害物質溶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