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銀杏葉 ─藥用價值遠超白果

■圖文:呂晃禎
 銀杏雖已有數千年的藥用記載,不過銀杏葉以往藥典文獻較少, 20世紀 30年代德國、日本就已開始研究,直到 60年代國內外大量投入研究經費,用於開發和篩選天然藥物時,才赫然發現銀杏葉可貴的藥用價值遠超過銀杏(白果),銀杏葉因此成為醫療保健及化妝品界的寵兒,各國競相發表醫藥論文和研究成果,並研發相關醫藥保健產品。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被譽為地球長壽樹,銀杏樹是中國古老的樹種之一。 
 銀杏葉味甘、苦、澀,性平,歸心、肺二經,功能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化濕、止瀉,適用於肺虛喘咳,心血管等相關疾病。《食藥本草》記載,銀杏葉可用於心悸怔忡、肺虛喘咳(支氣管哮喘)等病症;還有通便、利尿、排毒、解毒功效。現已廣泛運用於失眠、精神官能症、腦神經衰弱,躁鬱症、憂鬱症等症。
 銀杏葉含維生素 C、 E、胡蘿蔔素、鈣、磷、硼等,礦物質豐富,遠超過一般水果蔬菜和可食性植物,在銀杏葉中含有兩種抗氧化劑(生物抗氧化劑是機體內直接和間接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物質),營養性抗氧化劑(維生素 C、 E、胡蘿蔔素、鋅、銅)、和非營養性抗氧化劑(銀杏黃酮、萜內脂、多酚類、兒茶素等)含量也十分豐富,在保護機體不受自由基氧化之侵害具重要作用;由於銀杏葉同時具備營養、保健、治療特點,所以在各領域,皆被開發成各種不同產品。
 研究證明,銀杏葉含有 200多種藥用成分,其中黃酮類物質 46種、氨基酸 8種、微量元素 25種;銀杏葉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因此,具有保護微血管通透性、擴張冠狀動脈、恢復動脈壁血管彈性、提供腦細胞養分、降低血中膽固醇平衡等功用,防止動脈硬化等功能。
 整體而言,銀杏葉具有降壓作用(透過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彈性而降低血壓)和降低血脂作用(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心臟血流、保護缺血心肌的功能,預防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心絞痛)、美容作用(減少脂質過度氧化和雀斑產生,抑制黑色素生長,潤澤肌膚,美容養顏)、健腦、強化記憶力、減緩衰老、(降低老人癡呆發生率)、預防中風(增加腦部血流量)、改善末梢循環,減輕經期腹痛和腰背疼痛症狀,還有抗癌作用(銀杏葉萃取物能抑制亞硝酸等致癌物質作用)。
 臨床研究,銀杏葉對於陰性症狀(如想法負面、思維貧乏、行為懶散、退縮、呆滯)的慢性精神症狀有顯著效果,對於改善睡眠障礙,如伍配得宜也有效果。臨床上用於婦女更年期症候群及失眠、健忘、心慌短氣、頭暈耳鳴等都有不錯療效。
 銀杏葉對於抗氧化、失眠、預防老人癡呆等雖有很好的功效,但服用上仍要注意,一般用量約 9-12克為原則,生用有些毒性(吃多了會中毒,引發肌肉抽搐,瞳孔放大),需經炮製後方可服用,有實邪者忌用,孕婦及兒童要慎用;銀杏葉主成分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強力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劑,長期服用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功能,相對可能增加腦出血的危險性;也不可以和抗凝血劑一起服用,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10/23"中華日報醫藥網"

白果 老人聖藥

記者戴淑芳/專題報導
 銀杏總給人滋補養生的印象,其實銀杏的果仁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可以通暢血管,預防氣喘、心肌梗塞等疾病,在中國食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銀杏樹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不過,如果直接用種子來繁殖銀杏,可是需要 20到 30年的時間才會結果,因此銀杏樹孕育出的銀杏種仁,營養價值非常高。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銀杏中除了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類之外,還富含維生素 C、核黃素、胡蘿蔔素、鈣、磷、鐵、鉀、鎂等微量元素,以及銀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
 賴怡君表示,除了銀杏果富涵高單位的營養之外,銀杏葉中的黃酮體、氨基酸和氨基酸合成膠原蛋白成份,對人體美容、抑制黑色素生長、保持皮膚光澤與彈性起了不小的作用。
 銀杏在古代被列為皇家貢品,日本人有每天食用銀杏的習慣,西方人的耶誕節則是一定會拿出銀杏來招待客人。就食用方式來看,白果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點、蜜餞、罐頭、飲料和酒類。
 不過,賴怡君提醒,如果食用銀杏的用量和食法不當,容易引起中毒,產生頭暈、腹瀉等狀況,不過這是指食用量過大才會發生的情況,為了預防銀杏中毒,煮熟後再食用或是一次不要食用過多,是最根本方法。
 如果要生食,賴怡君建議去殼、膜心後食用,成人每次大約 5~7粒,幼童則是根據年齡體重每次 2~5粒,隔 4小時後就可再服用;若熟食,每次 20~30粒為宜,如果有去殼、去紅軟膜、去胚煮食,即使劑量大一些,也是不會發生中毒的。
 此外,賴怡君也強調,要請民眾注意,銀杏有活血功能,如果有吃抗凝血劑、阿斯匹林的慢性患者,不宜一起食用,易增加出血風險。

本文轉載自2014/05/22"中華日報醫藥網"


銀杏 營養豐富 養顏美容
溫肺止痰

記者戴淑芳/專題報導
 秋冬季節轉換之際,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或是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時節,而「銀杏」具有溫和肺部的功效,非常適合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患使用。  
 銀杏是一種中國古老的藥材,但並不是整顆植物都可以當做藥,只有種子,也就是俗稱的白果及銀杏葉可以使用。自古以來,銀杏提取物在中醫藥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本草綱目中記載「白果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多食令人腹脹」、「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申一中醫師表示,對氣喘病患來說,銀杏是天然的抗炎劑,能防止因為呼吸道發炎而引起氣喘發作,還可幫助輸送氧氣到全身,氣喘病患由於呼吸減弱,常常不能得到足夠的氧氣,而銀杏能使氧氣更有效地輸送到全身組織,得到充分利用。
 銀杏是秋季的產物,中秋前後正是新鮮銀杏上市的時候,中醫師把銀杏加在藥裡,有「上」、「下」兩個作用,「上」是指有溫肺斂氣、防止咳嗽氣喘的功效;「下」則是指,防止婦女白帶、老人夜尿等。
 申一中表示,因為銀杏含有銀杏醇、銀杏酸和氫化白果亞酸等成分,才能夠化痰止咳、補肺定喘以及通經利尿,因此非常適合患有呼吸道疾病人、婦女及老人使用。
 最後,申一中醫師特別提醒大家, 銀杏果內含有氫氰酸毒素,加熱後毒性就會減若,所以一定要記得煮熟後再食用,而且不能食用過多,假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中毒而感到胸悶、頭昏腦脹,並且有礙消化,幼童少吃為宜。

本文轉載自2010/11/12"中華日報醫藥網"

銀杏活血 不宜與抗凝血劑併用

《2010/10/22 17:09》

 記者戴淑芳∕專題報導
 秋冬換季嚴防心血管疾病發作,坊間也有不少銀杏產品以預防血栓、降低膽固醇為訴求,醫師表示,銀杏有抗凝血功能,但不宜與抗凝血藥劑併用,以免有出血風險。
 在秋天換季的時候,有心血管疾病、常胸悶、心痛的人,因為氣溫突然冷下來,對於高血壓的病人來說,血壓波動較大,血管容易出現極度收縮導致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血液的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德國的學者從銀杏葉萃取菁華分析其成份,發現銀杏葉中的黃酮體、雙黃酮體、銀杏內酯類化合物等成份,有活化血小板功能,使血液不會凝結成塊,同時能使血管擴張,促進動脈與靜脈的血液循環,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腦血栓與中風,黃酮能還能降低膽固醇。
 在氣溫極度不穩定的情況之下,心血管病人除了持續服用控制血壓的藥物、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之外,書田診所陳永綺醫師表示,銀杏葉中的成分能活化血液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因此能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不過,陳永綺醫師表示,許多病患常常會拿著自行購買的銀杏產品,至門診詢問:「是不是真有效果?」但是這些「食品級」的銀杏產品,跟醫療院所開立的「藥品級」銀杏葉製劑,在成分與治療效果上,可以說有很大的差別。
 陳永綺醫師指出,銀杏葉製劑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若併用其他作用類似的藥物時,要非常謹慎,尤其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中風後的患者,千萬不可自作聰明,最好與醫師討論後再選購服用,而原本就已經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不可「呷好道相報」,誤服來路不明的藥物。

本文轉載自2010/11/12"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