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光敏感皮膚炎 檸檬敷臉後 哇…曬出黑斑


九層塔也是常見的感光物質,接觸照光後也有可能發生皮膚炎。(記者陳金旺攝)

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一名青年攀爬檸檬樹,隔日嘴周及手指背側出現黑褐色斑塊;一名女性食用葡萄柚後,手部出現棕色網狀斑點;還有 70歲老嫗,使用含檸檬等成分的自製面膜數日後,額頭及兩頰出現棕黑色斑塊。台中榮總皮膚科主任沈瑞隆說,這些案例,都是在事件發生前有植物或食物的接觸史,之後也都曝曬陽光,經診斷後,是屬於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
 沈瑞隆醫師表示,光敏感可分為光毒性及光過敏兩種。光毒性是指接觸含具感光物質的成分,曬到紫外線後,造成皮膚的發炎紅腫,常伴隨劇癢,甚至起水皰,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沉澱。光過敏是指一種過敏反應,第一次接觸通常沒反應,再次接觸及照光後,產生皮膚發炎搔癢的症狀,通常不留下色素沉澱。
 常見的感光物質包括呋喃香豆素、焦油、補骨脂素等。很多植物都含有呋物質,包括繖形花科的巴西利、芹菜、雷公根、蒔蘿、當歸、九層塔、蘿蔔、歐洲防風草、中藥材的白芷、當歸、茴香(臭芙蓉);桑科的印度菩提樹、無花果樹、黃金榕、印度橡樹、波羅蜜;芸香科的橘子、檸檬、佛手柑、柚子、胡椒木、台灣黃藥;菊科的萵苣、野茼蒿、蟛蜞菊、蒲公英、地膽草、薇甘菊、夜香牛。含呋的量不同,非每種接觸上述植物照光後都會發生皮膚炎。之前很多的案例報告是擠檸檬汁或用檸臉敷臉後,曬到太陽而發病。
 光毒性的機轉,是因這些感光物質具有不飽合雙鍵的六碳結構,會吸收紫外線,尤其是 UVA。光敏感物質吸收紫外線後,呈現激活狀態,接著參與氧化反應,產生自由基與過氧化物,造成細胞損傷。皮膚病理呈現角質細胞死亡及真皮層黑色素沉積,後者嚴重程度的不同即是臨床上不同程度的色素沉澱。
 治療與預防方面,擠檸檬或是敷臉後,且會到郊外或陽光較大處時,要將殘存的汁液清洗乾淨即可避免。若已發生發炎情形,可局部使用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嚴重案例可使用口服類固醇。若已產生色素沉澱現象,應避免再次接觸光敏感的植物、食物或藥物,大多隨時間消退,消退所需時間和當時受傷程度,皮膚顏色,部位,以及是否曬到太陽有關。若要更積極處理色素沉澱,可老慮下述方式:加強防曬、外用美白藥膏、口服美白藥、搭配美白入、果酸換膚或是脈衝光及淨膚雷射治療。

本文轉載自2010/10/31"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