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金銀花的基源與品質量(上)(下)

(上)
◎文╱鍾瑩慧

一、基源 
於衛生署所編印發行之2004年版《台灣傳統藥典》中規定,金銀花為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之乾燥花雷。其稀乙醇抽題物應在 22.0%以上,水抽提物應在 24.0%以上,所含綠原酸應在 1.0%以上。

據研究指出,全世界忍冬屬植物約200種,中國可供藥用的品種達47種1-2,學者徐炳聲曾對中國18個省的158個縣市之202個商品進行鑑定,結果這些商品共來自有16種基源3。《中國藥典》1963年版將忍冬科植物忍冬作為金銀花的唯一來源,1977年後依據臨床療效及地區習慣用藥等考量,加入了紅腺忍冬、山銀花和毛花柱忍冬作為來源, 2005年則再度將忍冬列為金銀花的唯一來源,其它則稱為山銀花,並增列金銀花指標成分木犀草(Cynaroside)作為檢定標準。

二、品質
影響金(山)銀花品質量的因素有品種、產地、日曬、採收期、加工方法與儲藏時間。
1. 品種與產地:金銀花的天然產區極廣,除了黑龍江、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西藏外均有分布,山銀花的天然產區則分部在西南、中南地區(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2。
2. 日曬:日曬不足會使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濃度明顯偏低,經分析生長在陽坡地形與陰坡地形的山銀花,陽坡的山銀花綠原酸含量有3.98%,陰坡的山銀花綠原酸含量僅1.44% 4。
3. 儲藏時間:儲藏時間較久也會使綠原酸及木犀草含量減少5,分析儲藏一年、二年、三年的金銀花綠原酸及木犀草含量,綠原酸含量依序為3.59%、3.21%、2.85%,木犀草含量依序為0.083%、0.070%、0.056%。
4. 採收期:關於金銀花最佳採收時點6,學者將花期分7個階段,依序為幼蕾(綠色的小花蕾,長約1cm),三青(綠色花蕾,長2.1~3.4 cm),二白(淡白色花蕾長3~3.9 cm),大白(白色花蕾,長3.6~4.3cm),銀花(剛開放的白色花蕾,長3.8~4.5 cm),金花(花變黃色,長3.6~4.3 cm),凋花(棕黃色,稍有乾枯)。由於幼蕾太小產量低,而凋花色澤質量皆差,排除這兩個階段,分析期間綠原酸含量變化如下圖所示:


(待續)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94期" 99/10.15~ 10.31


(下)
◎文╱鍾瑩慧


三、指標成分
《中國藥典》2005年版記載規定,金銀花指標成份含量標準為:綠原酸不得少於1.5%、木犀草不得少於0.05%。學者以不同產地的金銀花與山銀花進行指標成份含量比較7,結果顯示種間遺傳差異是影響綠原酸含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學者認為單純的以個別化學成分含量作為指標來衡量藥材的道地性,存有一定的局限性。比較結果列表如下。


四、混用情形
據原產地國家經濟林協會統計,金銀花市場需求達2000萬公斤以上,然全國產量僅約800萬公斤,所以市面上摻假情形層出不窮,部分業者以山銀花當金銀花販售以謀高達5倍價差。金銀花與山銀花在型態上極為相似,唯銀花表面有密生短絨毛,山銀花表面無毛或稀疏。金銀花的道地產區為山東和河南,其中以山東的產量最高,然為了提高產能,在山東地區亦有引進其他物種,如灰毛忍冬L. macranthoides 8,或以育種、嫁接的方式進行栽培種改良,因此金銀花的地道性堪稱十分複雜。


參考資料
1. 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4, 1200.
2. 我國藥用金銀花資源、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 中國藥學雜誌 1999,34(11):724-727
3. 中藥金銀花原植物的研究. 藥學學報 1979,14(1):23-25
4. 生境、採收期、貯藏時間等因素對秦嶺金銀花綠原酸含量的影響. 中國中藥雜誌 1994, 19 (10):594-595
5. 金銀花質量控制關鍵技術與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 2008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
6. GAP基地金銀花產地加工方法的研究. 時珍國醫國藥 2007,18(5):268-271
7. 不同產地金銀花種質資源化學成分含量比較. 中國藥學雜誌 2007,32(23):2554-2556
8. 山東金銀花物種資源的調查研究 山東中醫藥雜誌 2006,25(4):268-271
(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95期" 99/11.01~ 11.07

金銀花 清熱解毒




忍冬

■孔弟子
清熱解毒 殺菌治風
別名:忍冬藤、四時春、忍冬
產地:本島低海拔山野。
形態:屬忍冬科、常綠攀緣灌木。全株幼嫩部密被絨毛、葉對生,橢圓性、先端銳形、基部心形具短柄。春至秋季開花,花初白色後變黃色,腋出、雙立:花冠長漏斗狀,內外兩側有毛。秋季結果,漿果球形黑熟。
藥用部分:花蕾、嫩莖葉、根及粗莖。
藥效:花清熱解毒,消炎之效:治溫熱、癰腫、瘡毒、膿瘍、惡瘡、淋病、赤痢等。嫩莖葉清熱解毒、利尿、解熱、殺菌、治風濕腫毒、筋骨酸痛。用量 10~ 20公分。根效同莖、花、清涼解毒、治花柳病、梅毒、便毒、淋巴結核、鐵打等。
方例:
1.治癰疽、瘡癤:金銀花 15公分、水煎服。
2.治皮膚病、止癢、疥癬:花或莖葉、 40~ 75公分煎水汁洗患處。
3.清涼解毒、治皮膚病:根 110~ 150公分,水煎服。

本文轉載自2011/10/19"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