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川楝子 除濕熱 清肝火

文圖/呂晃禎
2016-07-27
 川楝子又名苦楝子、金玲子,是楝科喬木植物川楝的乾燥成熟果實。於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後適用。其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肝、入膀胱、小腸三經。有除濕熱,清肝火,疏肝泄熱,理氣止痛、驅蟲殺蟲療癬之效。主治:熱厥心痛,胸脅脹悶,脘腹疼痛,疝氣,蟲積腹痛,頭癬等。

 臨床上也常用來治療急性乳腺炎及頭癬等症。如肝胃不合脅肋作痛,肝經有熱之疝氣疼痛,常與白芍、枳實、柴胡等藥同用之。如用於蟲積腹痛,則與使君子、檳榔等藥共用。若氣鬱胃痛,脘腹脹滿,痛連兩脅,按之痛減,曖氣頻作,或嘔吐吞酸,可延胡、蘇梗、川朴、木香等藥共用。如肋間神經痛,脅痛脹滿,胸悶不舒,善太息,則與柴胡、青皮等藥同用。

 川楝子為心腹及疝痛要藥,能導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本草綱目》;倘膀胱疝氣,寒閉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則與巴豆、茴香共用,如金玲子散《楊氏家藏方》。若治療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癒者,常伍配止痛藥延胡索用溫酒調服,如金玲子散《活法機要》。治寒疝,以及偏墬,小腸疝痛,則配伍吳茱萸、小茴香、木香等溫中藥同用,如導氣湯《醫方簡義》。

 若至膏淋並在下焦,常與茴香共用《聖惠方》。治小兒五疳,常與川芎等藥共用《摘元方》。若臟毒下血《經驗方》及外治耳中惡瘡《聖惠方》皆可單方使用。如配伍吳茱,療氣痛囊腫;得破故、茴香,除偏墜。配延胡,止熱厥心痛。合川芎、豬膽,治五疳《得配本草》。若肝腎陰虛,氣滯不運,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疝氣瘕聚,則與沙蔘、麥冬、當歸、枸杞等藥共用,如一貫煎《續名醫類案》。

行氣止痛 炒用為佳
驅蟲殺蟲 生用較好

 川楝子以藥化分析,主要成分含有川楝子素、及多種三帖類成分,苦楝酮、脂苦楝子醇、甲基川楝子五醇、山奈醇、鞣質等。現代藥理學證實,川楝子有很強的殺蟲作用(川楝子素對於豬蛔蟲、蛔蟲、蚯蚓、水蛭等有明顯的殺滅作用),對於腸胃系統有興奮平滑肌的功效,對胃潰瘍有些治療效果,並且能促進膽汁分泌,有疏肝利膽的作用,對腫瘤細胞也有抑制作用。 

 附帶一提的是,川楝子雖為疝氣腹痛,殺蟲利水之專藥,但有許多用之效果不如預期者,其原因可能如《本草逢原》所述:川楝子所主者,乃囊腫莖強、木痛濕熱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嘔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熱邪,每多摯引作痛,必須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熱,以解錯綜之邪。更須察其痛從而上引者,隨手則應。這痛之從上而下注者,法當辛溫散結,苦寒良非所宜。

 川楝子一般用量以6-12克為原則,不論湯劑或丸散皆可使用,外用研末酌量使用。炮製方法不同功效自有差別,行氣止痛以炒用為佳,若作為驅蟲、殺蟲之用則需生用效果較好;其品質以個大、飽滿、外皮金黃色、果肉黃白者為佳。由於川楝子藥性苦寒,脾胃虛寒之人服用時應特別謹慎小心。因有小毒,故不宜過量及長期服用。如用量過大,容易

有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如要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7/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