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淺談失眠的中醫治療

◎文╱李佳茵
壹、病機及辨証論治中醫稱失眠為「不寐」、「目不瞑」、「不得臥」,其病因很多,據《近代名老中醫經驗集:施今墨論臨證》一書所提可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肝經受病,為五志七情所擾而不眠者,證見少寐多夢,惡夢紛紜,兼見心煩易怒,胸脅脹滿,頭痛,目赤,舌紅,苔黃,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脈弦數等。因肝鬱不舒,調節失常,不能安臥,遂成失眠,宜採用炙甘草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逍遙散、龍膽瀉肝湯隨証加減。

二、心腎不交,表現為煩熱盜汗、頭暈耳鳴、健忘神疲、腰膝酸軟、心煩咽乾、男子滑精陽萎、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宜交通心腎,補腦安神,可用交泰丸隨証加減。
三、血不上榮之失眠,證見不寐多夢,睡而易醒,兼見心悸健忘,體倦神疲等。多屬心血不足,腦失營養,宜用八珍湯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是虛寒,宜用遠志飲子,或十四友丸以補之。

四、胃實不眠者,證見不寐,兼見胸膈脹滿,疲多色黃,惡食噯氣,惡心嘔吐,脘腹不適,大便不爽,苔黃而膩,脈弦滑或脈滑數等。多是痰火為患,宜用半夏、茯苓、枳實導痰化滯;胃虛不眠者,以其虛則胸中似饑,若無所主,得食則能臥,宜以半夏棘米湯。
五、膽熱不眠者,證見睡眠不安,時時驚醒,兼見胸脅脹滿,口苦咽乾,目眩,脈弦等。肝膽相連又為表裡,膽熱易致肝陽亢盛,上擾清竅故不寐,宜用溫膽湯去姜,甚則加膽草以折其勢,火遇則已。膽寒則致肝虛,血不歸於肝則難成眠;膽虛則易驚,精神無所主,入睡不易,二者皆用千金溫膽湯。

六、陰虛不眠者,證見難於入寐,或忽寐忽醒,兼見頭暈耳嗚,健忘,腰酸夢遺等。陰主津主血,津少血虧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宜以生津充血為先,用二冬、二地、二黃、元參、阿膠、花粉、石斛等味,以滋養陰血,參以安神之品,則津回神安。
七、心陽亢盛失眠者,證見不寐,兼見心悸不安,五心煩熱,口乾津少,頭暈,耳鳴,健忘舌紅,脈細數等。心火偏亢,陰陽不調,氣不得寧故不寐,宜以黃連阿膠湯為主,加龍骨、牡蠣以潛陽。

貳、臨床常用之安神藥安神中藥主要的作用是藉鎮靜而達到安定精神,根據藥物的性質可分為重鎮安神藥和養心安神藥,前者包括龍骨、牡蠣、磁石、硃砂、珍珠、紫石英、琥珀、代赭石等,後者包括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合歡皮、夜交藤等。

常用的安神方劑包括:
一、天王補心丹:出處《攝生秘剖》,本方由生地黃、元參、麥門冬、天門冬、丹參、當歸、人參、茯苓、遠志、柏子仁、石菖蒲、茯神、酸棗仁、五味子、桔梗、百部、杜仲、甘草。用於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之虛煩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陰清熱、補心安神之功。
二、歸脾湯:出自《濟生方》,組成為龍眼肉、人參、茯苓、黃耆、白朮、酸棗仁、當歸、遠志、大棗、生薑、木香、炙甘草。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經帶。
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出自《傷寒雜病論》,組成為柴胡,大黃,茯苓,桂枝,黃芩,生薑,人參,龍骨,牡蠣,大棗,半夏。主治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應用於神經衰弱,不眠症,神經性心悸亢進症,癲癇,小兒夜啼症,夜驚症等。
四、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本方出自《金匱要略》,組成有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龍骨、牡蠣。能溫陽固氣,鎮驚安神。可用於治虛弱性陰虛挾火而起之煩驚夢遺為主。
五、 酸棗仁湯:出自《金匱血痹虛勞篇》,組成藥物包括酸棗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參、結語失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問題,對於一般性的失眠,中醫治療效果極佳,但是對於長期服用安眠藥的患者,則需要較久時間的調理,但只要持之以恆,就可以脫離睡眠障礙的困擾。日常生活調理應避免日夜顛倒或作息不正常,晚餐後禁止喝茶、咖啡、可樂,或含有巧克力的飲料。另外,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如紅棗、桂圓、蓮子具有養血、安神、寧心的作用,失眠患者也可經常食用幫助睡眠。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藥劑部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38期" 98 / 9.07~9.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