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淺談秋季中醫養生觀

◎文╱薛靖平
立秋一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訥呆等症狀,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進補有利於調養生機,是恢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稍加滋補便能達到袪病延年的功效,但大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在漫長酷熱夏季裏人們由於常食冷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現象,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負擔,易使原本疲弱的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故中醫主張食補為主且宜溫補。
入秋後氣候逐漸乾燥,人體皮膚黏膜上的水分蒸發加速,於是出現皮膚乾燥、鼻燥、唇乾、咽痛、頭痛、手足心熱等現象,這就是秋燥症,還可細分為溫燥〈初秋〉和涼燥〈深秋〉兩種。
一、初秋時期,盛夏的餘熱未消,加之陰雨綿綿,濕度較高,濕熱?重下,溫燥症易犯,主要是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這時期的養生重點為防暑降溫、補充水分。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制冷食冷飲,少吃瓜果等寒涼性水果,以免濕熱寒濕內蘊誘發腸炎痢疾,中醫建議可常吃些赤小豆、白扁豆、山藥等健脾去濕藥食兩用品。
二、中秋節過後,天氣漸涼,這時期最容易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中醫來講深秋的涼燥最易傷人肺陰,此時可透過合理的食療,收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例如鼻唇乾燥者可多食芝麻、豆腐、豆漿,還可服白木耳、核桃肉、百合─白木耳有補肺潤燥之功,核桃肉有補腎安神之效,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潤燥止咳的作用。 進入秋季,冷暖交替,氣溫變化不定,極易誘發煩躁心情和消沉,使人沉悶抑鬱,無精打采,意志消沉,為此要特別注意調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合心態,培養樂觀情緒,促進身體健康,並配合以下養生方法:(一)少食辛辣戒煙酒;(二)養陰補氣酌溫補;(三)平定情緒斂元氣;(四)適當運動活氣血。
最後推薦四種健康藥茶,讓您在家也可輕鬆保健度過秋季:
1.薑蘇茶配方:生薑、紫蘇葉〈一般中藥房可購〉各3克。
用法:將生薑切絲,紫蘇葉洗淨,用開水沖泡10分鐘,每天兩次代茶服用。
功效:疏風散寒、理氣和胃,可預防或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噁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胃腸不適型感冒。
2.桑菊薄荷茶配方:桑葉、菊花、薄荷各10克。
用法:將三種成分投入沸水中煮10-15分即成,隨時飲用。
功效:疏風散熱、清肝明目,可預防或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
3.橘紅茶配方:橘紅3-6克,綠茶5克。
用法:將二種成分投入沸水中煮20分即成,隨時飲用。
功效:潤肺消痰、理氣止咳,適用於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症。
4.銀耳茶配方: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
用法:先將銀耳洗淨加水與冰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種取汁和入銀耳湯中,攪拌均勻服用。
功效:滋陰降火、潤肺止咳,適用於陰虛咳嗽。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39期" 98 / 9.14~9~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