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膝關節腫

■吳重達
 接到一個內科照會通知,一位老太太因糖尿病控制不佳住院,內科醫師發現右膝腫了起來,因此送出照會。
 這是住院醫師訓練的好機會,先請一位剛升上資深住院醫師的年輕人去看,回報是懷疑細菌性關節炎,因為病人白血球指數高,多核球占大部分;局部腫,他用針吸出了一些濃稠的黃色液體,送了細菌染色與培養。
 接著,醫師再帶這位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師去看病人。病人說因為膝關節皮膚上有個不知是蟲咬還是怎樣的小泡泡,她就用針去把它弄破;沒想到才 2、 3天就腫成這個樣子,她否認有任何創傷發生在這個關節上。
 理學檢查可以看到一個十分腫的膝關節。可是,用手去檢查就可以辨出是皮下組織腫,關節本身一點水也沒有。而皮膚因腫而發亮、發紅,有感染的象徵,沒有經驗的年輕醫師一下子會以為關節積水而出了錯誤。
 在醫師的指導下幾位年輕人學會了如何分辨關節積水的確實位置。有積水用針去抽吸是個正確的動作,可以由外觀分別單純積水或感染積膿,當然也必須送化驗。可是,經驗不足的年輕醫師首先位置判斷便不佳,即使抽出膿也做了不對的診斷。這個病人實際上得了感染性臏骨前方滑液囊炎而非細菌性關節炎。
 這個狀況得用開刀將壞死,感染的滑液囊與周邊組織清除;再配合抗生素使用,與血糖控制,一般預後良好。醫師本身年輕時也是由老師帶領、指導而認識這個病,舉此例子意在說明醫學臨床教育與傳承的重要性!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本文載自2013/07/28"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