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排便無力、解不乾淨…你便秘了嗎?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6-07-25
 便祕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依據Rome III的診斷標準,便祕的症狀可粗分3大類:排便無力、解後肛門餘便感、糞便質地堅硬。若在過去的3個月之內有超過1/4的排便經驗中出現以下2項以上症狀,「解便用力、使用加速排便方法之下1週解便仍少於3次、排便解不乾淨的感覺、肛門阻塞感、排便顆粒狀或糞便堅硬」,這些解便困擾若持續超過6個月,就可以診斷為便祕。

 造成便祕原因主要不外乎器質性便秘,與結構無問題的功能性便秘;因此在查找便祕成因的過程中必須抽絲剝繭地排除大腸激躁症、結構異常與腸阻塞問題、內分泌失調、神經損傷等等,並檢查平時服用的藥物有沒有造成便秘的可能性。

 人體進食後食物進到胃中刺激啟動「胃─結腸反射」,造成一波腸道蠕動把糞便往下推送到直腸,糞便越來越多會逐漸把直腸壁撐大,壓力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後,神經系統就會發出訊號傳到大腦,並浮現想要解便的「便意」。大腦接收到訊息後就下達指令,一方面讓腸道蠕動更加速,一方面下達指令讓肛門括約肌放鬆進行排便。

  因此,有便秘困擾的人不妨利用人體排便的生理反射好好訓練並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建議把握起床後喝下1杯開水到早餐後的黃金時段,放鬆心情,培養便意,切勿一心二用,例如邊看電視邊吃早餐或上廁所時看書報。

 現代人生活忙碌緊湊,常因強忍便秘或忽略便意導致排便障礙,長期下來導致骨盆底肌肉張力異常,表現解便時間延長且須用力解便,有些人因為肌肉群失調會出現一些奇特的用力解便姿勢、排便時需用手扶持著會陰部、甚至需用手從肛門挖便等等;這類型的便秘可以多加利用上述的生理反射回饋法訓練排便習慣、平時多做骨盆底訓練運動,中醫證型則以肝脾氣滯便秘兼夾津虧燥結最常見,治以疏肝理氣、潤腸通下之法。

 另一方面,沒有運動習慣的年輕女性、久坐辦公室的族群及年老體虛大病之後的老人,常出現的便秘原因為大腸蠕動太慢乏力,這類型排便頻率可能1週1次或更少,而且不常有便意感,初步可先嘗試高纖飲食增加刺激腸道蠕動力,中醫證型多屬脾肺氣虛或脾腎陽虛型,治以補氣溫陽之法,配合艾灸、熱敷以幫助腸胃道恢復正常的蠕動功能。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鄒曉玲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7/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