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夏季吃瓜 祛暑濕


■文/呂晃禎
2017-06-14

 天氣悶熱,身上總是黏黏的,雖然還有1~2個月才是真正長夏(濕),但長夏就是這種感覺。

 理脾之法首重「健脾燥濕」,因為脾臟喜燥惡濕,脾濕不運如同汽車開進泥淖中,前進後退都動彈不得。如脾氣虛脾失健運,食後腹脹,身倦無力,肢體略為浮腫,短氣懶言,小便不利,大便溏瀉,面色萎黃,需用益氣健脾藥調養,如黨參、茯苓、白朮、山藥、薏仁、芡實、炙草、益智仁等。最常用的處方如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如腸胃素有寒濕,加上夏天飲涼過度,兩相結合就會誘發脾陽虛症候;腹中冷痛,畏寒肢冷,口泛清水,皖腹脹滿,得溫則減,腹瀉便溏,或完穀不化等症,即使是大熱天也須使用辛溫大熱之藥,如乾薑、炮薑、蜀椒、草果、附子等溫中健脾、燥濕祛寒之藥調理。

 寒濕夾雜也很容易出現脾虛氣,如胸悶腹脹,皖腹脹滿隱痛,惡心嘔吐、噯氣吞酸、打嗝氣逆,類似消化性潰瘍症候群,治療上除了要有固護胃膜(川七、白笈)及中和胃酸(海漂蛸、牡蠣、代赭石)的觀念外,還須加上一些健脾理氣藥,如香附、陳皮、砂仁、烏藥、木香、佛手、白豆蔻等藥,以和胃氣,調諸氣,散滯氣,理氣寬胸,順氣寬腸,才能掌握整個病症。

 假如不屬消化性潰瘍之食滯脹滿,則須加入增加胃酸分泌的藥物,如榖芽、麥芽、神麴、山楂等藥以幫助消化。暑濕中滿,食欲不振,風寒濕痹,則必須加入白朮、蒼朮、扁豆、藿香、佩蘭、香薷等袪暑燥濕藥。

 許多蔬果飲食也有消暑袪濕功效,原則上只要是瓜類大多有此效。如西瓜又稱寒瓜或夏瓜,可說是「瓜中之王」,能清暑利濕,養陰生津、利尿,又有降脂、降壓作用;西瓜皮綠色部分煎湯代茶飲,是很好的消暑清涼飲料,西瓜皮中醫稱之為西瓜翠衣,可用於口唇生瘡等病。

 苦瓜則苦入心,清心火,是夏天最好的養心陰食品。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二經,有清暑涼血,通便解毒,潤肌美容,通經絡,行血脈之效,可清熱袪暑養陰,是夏季消暑可口的常見菜。

 冬瓜可清涼降火,其性平味甘,能清熱、養胃生津,消暑解毒,去心火,除煩渴,消痔瘡,療豆疹,是夏天很好的蔬菜及飲品(冬瓜茶)。

 哈密瓜味甘性寒,能消暑氣,除煩熱,生津止渴,利小便,是預防暑熱很好水果。小黃瓜能清熱、解暑、利尿、潤膚,是夏天消暑的涼拌小菜。南瓜,味甘性溫,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止渴解毒,對於久病氣虛,脾胃虛弱,倦怠短氣的人來說,在夏季暑熱煩渴時不易進補的季節,可說是很好的健脾、養胃、生津的調養食品。

 平常也可以吃些健脾利濕的豆類,除可補充蛋白質外,各種豆類都有不同作用。如綠豆能清熱消暑,健脾除濕。白扁豆、四季豆,可以健脾燥濕。赤小豆,養心養血,健脾除濕利尿。紅豆可以補血、健脾利尿。黑豆能補腎益脾。青豆能滋養肝腎。豌豆有養肝益脾之效。

 生活起居也有須注意之處。夏天應晚睡早起,以應天地生發之機。情緒須保持平和,盡量不要激動或生氣,以免火上加油;每天可沐浴多次,以保持奏理暢通,汗液排泄順暢,應注意沐浴的水溫原則上「水宜溫不宜涼」,以避免皮膚毛孔遇冷閉塞過度,汗鬱於內而生癢瘡。

 飲食以潔淨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為原則,生冷食品不可過度。可多食瓜果,除可清熱利尿外,也能大量補充熱能及水分,且還含有大量維生素及礦物質。調味品應酌量運用蔥、蒜、生薑等,除能增加食欲外,還有殺菌作用,更可矯正食寒飲冷過度所產生的副作用。

 夏日汗多容易渴飲過度,沖淡胃酸,或多食甜品飲料,常引起胃酸過多,嘔惡吞酸,胃納不佳等症,可在水中略加些鹽中和胃酸以助陰氣。
(下)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6/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西瓜、絲瓜等瓜果有消暑袪濕功效


西瓜皮壯陽?
/呂晃禎
 西瓜最近爆紅,原因不是吃西瓜可以消暑解渴,而是網傳吃西瓜皮可以壯陽,指美國研究「吃 3個西瓜等同於 1顆偉哥」,其中關鍵成分是瓜氨酸。
 西瓜確實含有瓜氨酸,且瓜瓢(即表皮與瓜肉之間白綠色部分)的瓜氨酸含量還倍增於瓜肉部分。什麼是瓜氨酸?瓜氨酸是 1種α氨基酸,名字是由首先抽取出瓜氨酸的西瓜而來,它是從烏氨酸及甲醯磷酸鹽在尿素迴圈中產生,或是透過一氧化氮合成酶催化產生精氨酸的副產物,主要功能有抗氧化作用、協助身體細胞分裂、促進傷口癒合、調節免疫功能、平衡血糖、協助體內氨及代謝平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性功能障礙等。
 但食療不等於藥補,藥物治療需一定的病理、病機做為辯證的基礎,有效濃度需到達一定劑量才會有作用,有時即使劑量非常小,但由於有其專一性,仍會產生作用。
 但食療缺乏這種專一性,如要達到同樣效果,所需的食用量會非常大;即使能多吃,因西瓜屬生冷食品,過食易傷脾胃,會導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腸胃抵抗力下降、引發腹瀉腹脹等副作用。但若屬燥熱體質,正好有平衡矯正作用,或許有些效果也不無可能。
 西瓜原產於非洲,堪稱「盛夏之王」或「瓜中之王」,於唐代時引入新疆,五代之後中原大量種植;其清爽解渴,味甘甜多汁,是盛夏佳果。《本草綱目》記載:「西瓜又名寒瓜,皮甘、涼、無毒,消煩止渴,解暑熱,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口舌生瘡,用西瓜皮燒過,研磨,放入口內含噙。內挫腰痛。用西瓜青皮陰乾,研末,塩酒調服 15克。食瓜過多,人感不適,用瓜皮煎服湯飲即可,瓜藤解酒。
 西瓜在中醫的《本經逢源》中被譽為天生的白虎湯(白虎湯是中醫治療高熱、煩渴、脈洪大等實熱病的得力良方),能清熱解暑,生津解渴,除煩利尿,治療暑熱、中暑,胸膈滿悶、氣壅不適,小便不利,口鼻生瘡,解酒毒等。
 西瓜的果肉、果皮、種子皆可食用和入藥,果肉有清熱解暑、除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可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暢、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等。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 B2等,有清肺潤肺之功,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咳,緩解急性膀胱炎和降壓作用。西瓜皮就是中醫所稱的「西瓜翠衣」,有清熱解暑、瀉火除煩、降血壓等作用,對於口舌乾燥、唇乾裂、膀胱炎、腎炎等皆有一定療效。
 西瓜皮含豐富維生素 C、 E,外用擦肌膚,有養膚、嫩膚、美膚及防治痱癤等作用。西瓜皮和種子殼所製成的西瓜霜,能夠治療口瘡、口疳、牙疳、急性咽喉炎等。
 婦女懷孕期間很多食品和藥物忌口,不過西瓜似乎例外,懷孕期間由於一個人的機能須負擔兩個人代謝,容易產生口渴、口乾、燥熱等代謝失衡現象。妊娠早期吃一些西瓜,可生津止渴,消膩除煩,對於止吐也會有些效果(口淡者例外);懷孕後期易水腫及血壓升高,常吃西瓜可利尿消腫,還有降壓作用。產前產後吃些西瓜可治療輕微貧血,也可增加乳汁分泌,改善大便秘結。
 西瓜性寒除不宜大量食用外,尚有很多禁忌,以中醫辯證凡屬脾胃虛寒,濕盛寒積,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便頻數,小便量多;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於虛冷體質皆不宜多食;感冒初期屬寒症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皆不宜吃西瓜。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07/17"中華醫藥網"


夏令養生說西瓜
食用西瓜有開胃、助消化功能。資料照
■余行誠
 西瓜又名寒瓜,原產於非洲。據《本草綱目》記載:唐五代時期,有人從西域帶回瓜種繁殖,故取名西瓜。西瓜在我國栽培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西瓜性寒、味甘甜,是瓜果中汁液最多者,幾乎包含著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如大量的庶糖、果糖、葡萄糖、豐富的維生素ACB和尼克酸,多量的有機酸和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等物質。
 食用西瓜有開胃、助消化、利泌尿、促代謝、去暑疾,滋身體的妙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西瓜含有蛋白質,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變為可溶性蛋白質:並具有降血壓的作用,又利於腎炎患者食用。
 西瓜不僅是夏令佳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也漸漸搬上了餐桌。
 
本文轉載自2010/09/17"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