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補氣藥 增強活動力

■王鼎源
 補氣藥能增強機體活動的能力,除少數用於大補元氣(全身之氣)外,大多用於脾,肺氣虛,症見便溏,乏力,食欲不振,神倦,脫肛或少氣懶言,動則喘息,易出虛汗。
 人參:味苦而甘,性微溫。實症,熱症而正氣不虛者忌服。用作進補量宜輕,服宜緩。且素體壯實,內熱盛,陰虛火旺者忌用。使用人參時,不能和藜蘆,五靈脂,皂莢同用。喝茶和吃蘿蔔,也會影響藥力。脾氣不足,肺氣虧虛,熱病後氣陰兩傷諸虛症,多配伍入複方中使用;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用之又可安神益志。血虛配伍養血的熟地,當歸等補血藥;陽萎配鹿茸,胎盤等補陽藥;體虛外感或裡實正虛之症配伍解表,攻裡藥。
 黃耆: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之功,為補氣要藥,凡肺脾氣虛,中氣下陷之症多用。衛氣不固的表虛自汗(平素汗多,產後多汗,病後多汗),常用之益衛氣,固表止汗。氣血不足所致的癰瘡久不潰或潰久不斂,新肉不生常用本品托毒生肌,如氣虛,水濕無力,排出的水腫尿少,亦可用之補氣利尿退腫。氣血虧虛肢體失養的肢體麻木,關節痺痛,半身不遂及氣津方虛的糖尿病症,亦可用黃耆配伍,補氣養血,補氣生津。
 山藥:藥性不偏寒也不偏熱,廣泛用於補肺氣,脾氣、腎氣。山藥有固澀作用,用於腎虛尿頻、遺精、白帶清稀而多,還可補氣養陰而止渴,這是其他補氣藥少有的功效。山藥養陰能助濕,故生品不用於濕盛或有積滯者。
 甘草:生用清火解毒,可用於咽喉腫痛,癰疽瘡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農藥中毒的解救,多配伍其他解毒藥;炙甘草還能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用於脾虛乏力,便溏,不思飲食。肺氣上逆的咳嗽氣喘;脘腹或四肢攣急作痛,多配伍使用。
 大棗:除補益中氣外,還有養血安神,補血的作用,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萎黃,精神不安,煩躁等。此外,常和峻烈藥同用以緩和藥性,如配大戟,甘遂等峻下逐水藥,可使瀉水逐痰而不傷脾胃;與解表藥配伍,防止汗多傷營血;與瀉肺藥葶藶子配伍,使瀉肺而不停肺等。


本文轉載自2011/01/21"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