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腳骨無力 退化性膝關節炎


關節局部痠痛嚴重時取陰陵泉等穴配合灸法熱療可緩解局部不適症狀。(記者陳金旺攝)

記者陳金旺∕專題報導
 常有許多喜歡到郊外活動的長輩們抱怨:「膝蓋又開始痠痛了,走一段路後膝蓋就覺得無力。」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老人常見病與多發病,文獻顯示該病的臨床特徵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與關節活動障礙,這也是造成病患痛苦的主要症候。
 中醫科總醫師林政憲表示,老化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而膝關節承受許多來自身體的壓力,造成膝關節軟骨損傷而引起關節腔狹窄及疼痛不適,久而久之外觀上亦發生關節變形的表現,稱之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膝關節退化早期症狀為鈍痛或痠痛,上下階梯較疼痛,休息後關節僵硬;關節活動時出現各種響聲;晨起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稍稍緩解等。但患者常不在意,忽視早期的診斷與治療。
 膝退化性關節病從現代病理學角度看導致關節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由於變性的關節軟骨剝脫,脫落於關節內軟骨碎屑和增生骨贅刺激關節滑膜引起的繼發生滑膜炎。
  2.增厚、攣縮、粘連的關節囊、關節韌帶、肌肉等受到扭傷和過度牽拉。
  3.關節軟骨病變出現龜裂、變性、消失,使軟骨下鬆質骨裸露,關節活動時,升高的液體靜力壓作用於鬆質骨表面的軟組織。
  4.骨內微循環瘀滯所致的骨內壓升高。
 臨床發現由前 3種原因致痛者,其特點為活動或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由後者原因致痛者,其特點為夜間休息時疼重,活動後減輕,二者均有受風遇冷後疼痛加重的共同特點,所以冬天特別不舒服。
 西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不外乎藥物、復健與手術。維骨力、玻尿酸、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等是最常用的藥物,但消炎止痛藥物容易引起消化道問題如腸胃不適、腹脹、潰瘍等,許多病患不適合長期使用。
 從中醫學角度看,膝退化關節炎應屬中醫「痺症」範圍,疼病主要由於骨脈痺阻,氣血瘀滯,而關節活動障礙則是由於筋骨失養,束潤關節失司所致。所以局部痠痛乏力症狀,嚴重時運用膝五針或膝三針的針法,取穴陽陵泉、陰陵泉、內膝眼、犢鼻與鶴頂穴等穴道配合灸法熱療,對於疏通經脈的氣血瘀滯,緩解局部不適症狀效果頗佳;長期來看,膝退化關節炎還需搭配內服中藥來滋養肝腎陰血,以濡養筋骨,強化軟組織「束骨利機關」功能,減緩關節結構退化變形的病程發展。
 另外,緩和期利用簡單的下肢保健運動,如正坐垂足於床緣,反覆進行膝關節伸直後緩慢下垂的訓練,可強化膝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減輕不適症狀、防止關節老化;若正處於關節急性紅腫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惡化。
 
本文轉載自2011/08/12"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