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玉竹 養陰潤燥 補而不膩,不寒不燥

■呂晃禎
 「霜降」剛過,這是 24節氣中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秋燥傷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勝則乾」,以中醫理論而言,秋天之氣與人體肺臟相呼應,肺為嬌嫩之臟,易受燥邪侵害,耗損人體津液,易出現口乾舌燥、鼻咽口唇乾燥,大便秘結、皮膚乾燥甚或乾裂,因此,須多食五臟中與肺相對應五色中的白色食物,來做為預防和保健,以滋養肺陰,如上幾集介紹的水梨、山藥、百合、杏仁、銀耳等,皆是很好的食藥兩用養生食材和藥材;一般的白色蔬果大多偏涼,鼻子及皮膚過敏的人不宜多食,但不巧的是秋冬又是鼻過敏好發的季節,這兩集特別介紹滋陰藥玉竹和補氣藥沙參供大家參考使用。
 玉竹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 Mill.) Druce)的根莖,又名葳蕤《本草經集注》:「莖幹強直,似竹劍杆,有節」, 故有玉竹之名;其味甘,性微寒,入肺、歸胃、脾《滇南本草》、腎《本草通玄》四經,功能滋陰潤肺、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主治肺胃陰傷,熱燥咳嗽,虛勞發熱、消穀易饑(《本草正義》:「玉竹,味甘多脂,柔潤之品。…今惟治肺胃燥熱,津液枯凅,口渴乾燥等證,而胃火熾盛,燥渴消榖,多食易飢者,尤有甚效」),小便頻數,熱病陰液耗傷之咽乾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拘攣。
 玉竹主要功效是養陰潤燥,如治療陰虛肺燥的乾咳、對於燥咳尤其有效,只要是夜咳、陣咳、咽養即咳、乾咳無痰,與沙參、麥冬、百合、貝母等同用,效果非常好。玉竹能益胃生津,治療內熱消渴,因此用於熱病傷津,煩熱口渴,常與生地、麥冬共用,如《溫病條辨》益胃湯;治療秋燥傷肺胃之陰,口渴咽乾,乾咳少痰,津液虧損,則配伍沙參、麥冬、甘草共用,如《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湯。治療消渴症則與天花粉、生地黃同用。如治療陰虛外感之風熱,則配與蔥白、淡豆鼓、薄荷共用,如加減葳蕤湯。

不能救急,必須多服



 玉竹有一個特性是其他藥物所沒有的,就是「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清熱潤肺,養陰熄風,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之功效,對脾胃的效用特佳,久服不傷脾胃。舉凡對於陰虛咳嗽,溫熱病後期,高熱傷陰耗損津液的口渴津少,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正皆適宜。玉竹還有潤膚美容和抗衰老的作用;相傳西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於入宮前常吃玉竹,使得她身輕如燕,體態婀娜多姿,因此備受皇帝寵愛而立為皇后,古醫書認為常吃玉竹可以輕身減肥,如《神農本草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顏色,潤澤。
 有醫家述;「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參耆,不寒不躁,大有殊功」,後代見解不一,不過個人以為以《本草新編》所論較為中肯,云:葳蕤性純,其功甚緩,不能救一時之急,必須多服始妙。用於湯劑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難矣。且葳蕤補陰,必須人參補陽,則有陰陽既濟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實奇。故中風之症,葳蕤與人參併服,必無痿廢之憂;驚狂之病,葳蕤與人參同飲,斷少死亡之痛。蓋人參得葳蕤得而益力,葳蕤得人參而鼓勇也。
 以現在醫學觀點,玉竹除可以治療乾咳、燥咳之支氣管炎(擴張),和細支氣管炎咳嗽外,也可以治療心悸、心絞痛等症,玉竹不只有滋養、鎮靜神經和強心作用,還有降低血脂和血糖作用、潤澤皮膚消除皮膚慢性發炎、及治療跌打損傷的作用,玉竹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調節人體機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生長,常服、久服可以抗衰老,延年益壽。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養生保健藥品和食材。
 玉竹一般人皆可食用,其味略甜,有些黏性,以條長,肉肥,色黃白,光澤柔潤者為佳。用量以 9-15克為原則,在使用上可以說幾乎沒有副作用,只要是體質虛弱,免疫力降低的人皆可食用,不過特殊體質還是稍微注意一下,如脾虛便溏者慎服,胃有痰濕氣滯者忌服,《本草崇原》:陰病內寒,此為大忌。如需長期使用,請就近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11/06"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