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補藥治便秘

分5類型 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便秘的特色在於分別虛與實,強調五臟六腑氣血虛損不足時所導致的便秘須利用補藥治療,提升臟氣的功能,而不是一味使用瀉下通便,使身體更虛。
 中醫將便秘分成幾種類型:
 第一、氣虛型便秘,常覺排便無力感,每次如廁孥出困難。肚子脹有重墜感,按壓軟而不痛,臉色恍白沒精神易疲倦,稍勞動則氣喘吁吁,常見大病、老年人或過勞上班族,甚至長期依賴瀉劑者。常用黨參、白朮、黃耆,尤其生白朮效果顯著;若兼有陽氣不足,可用肉蓯蓉、肉桂、附子溫振陽氣。
 第二、血虛型便秘,間隔幾天才排便,大便乾硬,耗時較久。臉色萎黃無光澤,容易疲倦打呵欠、頭暈、眼睛乾澀、手腳麻或抽筋,常見於婦女、老年人、久病的人,可使用補血潤腸的當歸、熟地、桑椹、芝麻治療。
 第三、陰虛腸燥型便秘,長期熬夜或年紀大身體真陰虧耗、虛火爍津,腸液枯竭,糟柏難行。大便乾硬如羊屎,排出難需用力,自覺咽乾、五心煩熱、失眠、目糊、耳鳴、腰膝痠軟,用滋陰增液潤腸法治療,如玄參、麥門冬、生地。
 第四、氣滯型便秘,易脹氣腹痛,時有便意卻排不順暢;常合併胃痞悶、噯氣泛酸,咽喉有痰哽阻感或胸悶感、喜大氣;常見於坐臥太久、缺少運動、容易緊張焦慮者或腸沾黏病史者。可用木香、檳榔、柴胡、枳殼等治療。
 第五、實熱型便秘,排便習慣不良、大便多日不解,解便堅硬困難疼痛,或併有腫痛出血,常見於少吃蔬果、身體水分不足、喜歡吃燒烤炸辣者,可能兼有口臭、青春痘、皮膚過敏、體質肥胖等症。可利用大黃、芒硝、蘆薈、決明子瀉下清熱存陰。
 上述證型可能單獨存在或合併出現,治療原則在於區分緩急輕重、審因辨證論治。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侯蘊芬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11/08"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