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厚朴治梅核氣

文/呂晃禎
2017-08-16
    厚朴臨床除用於平喘外,最常用於因喉處有異物感,中醫稱之為「梅核氣」,最有名的處方就是「半下厚朴湯」。厚朴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腸胃道消化功能,具疏肝解鬱及化痰濕作用,胃酸逆流、鼻涕倒流產生的咽喉異物感,使用半下厚朴湯都有不錯效果。

 厚朴與枳實功效相近,都可用於食積痰阻,氣滯不痛,胸腹脹滿,大便不通之症,不過細分仍有區別。枳實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大腸三經。厚朴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四經。厚朴溫燥辛散,消痞除滿,健脾消食、平喘化痰,有下氣除痞,化痰消積之效;枳實偏於破氣、行氣,氣行則痰消,氣利則清滯通便。

 厚朴與蒼朮皆為常用化濕、燥濕之藥,兩者性味相近,皆為辛苦溫,常相輔為用,用於治療濕阻中焦之症。但細分也略有不同,厚朴苦味較重,苦降下氣消積,除痞滿腹脹,又能下氣,化痰平喘,既可消除無形之濕氣,又可除有形之實滿,為消除脹滿之要藥;蒼朮以辛散溫躁為主,可驅逐風濕,為濕阻中焦之常用藥。

 厚朴藥性氣味厚而主降,其藥性特點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述:其力不但能下行,又能上升外達。故為消脹除滿必用之藥;治療中焦濕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常與蒼朮、陳皮、甘草、生薑、棗子相伍配,如平胃散《博濟方》。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喘咳胸悶,則配與蘇子、陳皮、半下等藥共用,如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若寒飲化熱,胸悶氣喘, 喉間痰生漉漉,煩躁不安,則與麻黃、石膏、杏仁共用,如厚朴麻黃湯《金匱要略》。

 倘素有喘病之疾,因外感風寒而誘發者,可與桂枝、杏仁等藥共用,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傷寒論》。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常與大黃、枳實同用,如厚朴三物湯《金匱要略》。若熱結便秘嚴重者,則與大黃、芒硝、枳實共用,以達峻下熱結,消積導滯之效,如大承氣湯《傷寒論》。治胃虛泄瀉,特別是老人臟瀉,則與烏頭、乾薑、甘草同用,如健脾散《蘇沉良方》。倘治思慮過度,以致便濁遺精者,則予羊脛炭共用,如秘真丸(《寶慶本草折衷》引《劉信父方》)。若治水穀痢不欲者,與黃連同用《梅師集驗方》。若中寒洞瀉,配伍乾薑共用《鮑氏小兒方》。如治蟲積,則與檳榔、烏梅同用《保赤全書》。倘治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痰涎鬱結,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間,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噁心,則與茯苓、紫蘇葉、半夏同用,如四七湯《易簡方》即是半下厚朴湯《金匱要略》。

 厚朴須植栽20以上方可採收,一般用量以3-9克為原則,其品質以皮厚、肉細、油性大,斷面紫棕色,有小亮星,氣味濃厚者為佳。厚朴偏溫,性燥辛散,能溫燥健脾,消食化痰,平喘除痞。厚朴的根皮、樹皮、枝皮、花、種子皆可入藥,不過常規上以主幹樹皮為主,不只有消導化濕之效,也能驅風鎮痛;種子有明目益氣功效;芽可作為婦科用藥。
 厚朴在常規劑量內水煎使用,不會有不良反應,但若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體質敏感的或許會口乾、腹部不舒服,如劑量過重可能加重腸胃道症狀,若虛弱者久服,易使人耗氣、乏力倦怠。孕婦慎服。氣虛、筋傷血枯的人禁服。忌豆,食之者動氣(厚朴不宜與豆類一起食用,因厚朴中含有鞣質,若與豆類的蛋白質相遇,會形成不易消化吸收的鞣質蛋白;再者兩種藥之有積成分皆相當複雜,同時食用易產生不良反應,使豆類難以消化,形成氣體充塞腸道,而產生腹脹痞滿等症狀。)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下)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8/1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