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平
每回家族聚會,經常會聽到長輩們抱怨:「一過 60歲,聽力就開始變差,電視、收音機是越開越大聲,就連講電話的音量也需要提高,真是傷腦筋啊!」其實,就如同老花眼,老年性聽力障礙也是一種隨著身體老化而出現的功能性障礙現象。
所謂老年性聽力障礙是因為內耳中的「毛細胞」退化所致,臨床特徵為兩側對稱性、漸進性的聽力損失,其中最先開始受影響的便是高音頻區。但因為退化初期,高頻區聽力衰退程度較輕微,一般人很少能察覺,等到 60~70歲時,聽力障礙的程度便會明顯增加。
根據調查, 50~65歲的人口中,約有 25%有聽力障礙, 65歲以上的人口中,更有高達 40%的比例深受聽力障礙所苦。在人口快速老化的台灣,該怎麼維持老年生活品質,將會是一大重要課題。
除了老化,其他包括遺傳、環境、感染及特殊疾病等都會增加老年性聽力障礙的發生機率,甚至就連營養不良,都可能是聽力受損相關的危險因子。最新研究發現,老年性聽力障礙的發生與高脂血症、循環功能障礙有關,尤其是與耳蝸微循環關係密切。
耳蝸微循環對於維持正常聽力極為重要,一旦發生阻塞,內耳組織缺血(氧),便容易導致毛細胞受損且不易恢復。推測老年人的聽力障礙有可能是一種微循環障礙引起的慢性血栓性疾病。
此外,與循環系統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需定期回診,按時服藥並做到良好飲食控制,以避免造成血脂增加而沉積在血管壁,使管壁狹窄導致供血不足,引發微循環障礙。
建議平時可多攝取蛋、豆類、奶類、黑木耳、菇類、動物性內臟與海產類等富含鋅、鐵、鈣及維生素 D的食物,能有效地擴張微血管,促進內耳的血液供應,以預防聽力減退。
另外,依據 2010年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增加ω -3脂肪酸和魚類的攝取量可維持耳蝸足夠的血液流動,避免因心血管疾病影響耳蝸功能,故能減少 24%老年性聽力衰退的發生。
老年性聽力障礙不只會造成老人與外界溝通困難,影響老人情緒與社交能力,也連帶影響周遭親友的生活,因此需及早預防,以維持最佳的生活品質。(作者係益富營養中心執行長)
本文轉載自2011/09/14"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