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天麻



 圖一 天麻ISSR分子標記UPGMA聚類圖



 
圖二

◎文╱鍾瑩慧

天麻為蘭科天麻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乾燥塊莖,《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具有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癲癇抽搐等症。藥用天麻有烏天麻(Gastrodia elata f. glauca)、黃天麻(Gastrodia elata f. flavida)、紅天麻(Gastrodia elata f. elata)、綠天麻(Gastrodia elata f. viridis)等4個變型1,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陝西、安徽、河南等地。

天麻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藥用植物,本身沒有根、莖、葉等分化,所以無法從根部吸收養分,也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整個生活史需要的營養源主要靠消化外部侵入的真菌來獲得。天麻種子的萌芽需要小菇屬真菌(Mycena(Pers. ex Fr.)S. F. Gray)的共生,萌芽後形成的原球莖則需要與蜜環菌(Armillaria(Fr. :Fr.)Saude.)的共生才能順利成長2。也因為需要蜜環菌共生的時間很長,所以除了天麻本身的種質特性外,蜜環菌的種質特性對天麻的品質有直接的影響。

天麻的種質特性方面,學者採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標記技術,取貴州不同縣市23 個野生和栽培天麻樣品,進行遺傳多樣性的初步研究,發現4 個天麻變型間並不嚴格單獨聚為一類(圖一)3,黃天麻(F) 、綠天麻(V) 和紅天麻(E)都分別基本聚為一類,烏天麻(G) 有2個分支,而野生綠天麻VZY 與其他樣品的關係均較遠。

蜜環菌的種質特性方面,學者以8種不同地區採集的蜜環菌接種烏天麻、紅天麻及其雜交一代等3個天麻種,觀察播種一年半後其天麻素(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圖二),發現雜交一代的天麻種成長後天麻素的含量都顯著優於烏天麻及紅天麻4,並與許多學者的研究相符。對於藥農所謂「菌棒只能用一年」的說法,學者以野生蜜環菌菌株、該野生蜜環菌連續無性繁殖三代後的退化菌株以及退化後的復壯菌株分別接種到同一品種的天麻上進行栽培試驗5,發現以退化菌株栽培的天麻退化嚴重,其含水量顯著增加而天麻素顯著減少(表一)。

天麻自古以來即為名貴藥材,野生品產量稀少,目前因大量採收野生品已瀕臨絕種,隨著對天麻的研究進展,天麻人工栽培的質量提高了,對於人工栽培天麻退化的機制目前亦有了初步的了解,唯完整的機制仍尚待釐清。

參考資料
1. Xue D W, Ge X J, Hao G, et al.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a rare, narrowly endemic primrose species: Primula interjacens by ISSR analysis. A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學報). 2004; 46: 1163- 1169.

2. 江曙、段金廒、嚴輝等。天麻退化機制及其防治技術體系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中草藥 2011; 42(1): 201- 204。

3. 陳祖云、王曉麗、宋聚先。貴州天麻遺傳多態性的ISSR 初步分析。中華中醫藥雜誌 2007; 22(7): 436- 439。

4. 盧學琴。蜜環菌菌株對天麻素含量的影響。中藥材 2007;30(10): 1210- 1212。

5. 孫士青、史建國、孟慶君等。野生、退化、復壯蜜環菌對天麻產量及天麻素量的影響。中草藥 2009; 10(8): 1300- 1320。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30期" 100 / 7.25~7.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