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冬季護膚 去邪扶正

 中醫對於冬季的皮膚保健原則講究「整體觀」,「去邪」與「扶正」必須兼顧,內外雙管齊下,才是確保皮膚健康美麗的方式。
 首先注意「抵禦寒邪、注意保暖」的原則,幼兒、女性、老年人等有「氣血虧虛」傾向,且對氣候變化適應力較差的人,要特別注意多穿衣服以抵禦「寒邪」,防止體熱散失。
 當寒流來襲,可用生薑加紅糖煮成「薑茶」頻頻飲用,既可補充熱量以禦寒、預防感冒,又有健胃的作用。在食物方面,可選擇熱能較高的食物(如:芝麻、雞蛋、牛奶、羊肉、福圓肉…等),藉著能量的及時補充,有利於皮膚細胞的再生與修復。
 在藥物方面,可根據體質辨證來使用,例如:氣虛者可服黃耆、人參;血虛者可加當歸、阿膠、雞血藤;陽虛體質容易出現四肢冰冷發紺者則可酌加桂枝、細辛等溫陽活血通絡的藥物。保持適當而良好的氣血循環,可使肌膚隨時維持在高活力狀態。
 其次,重視「抵禦燥邪、保溼潤燥」的原則,冬天的環境濕度偏低,這是所謂的「外燥」,人體上皮角質層也比較容易因缺水而乾糙皸裂,這是所謂的「內燥」。為了防禦「外燥」,乾性皮膚的人,此時就應該隨時做好「保溼」的工作,適時適量地使用一些具有保溼作用的綿羊油或凡士林軟膏,防止皮膚角質層因過度乾燥而脫水。
 而消除人體「內燥」的方法則包括:多服用一些富含黏液質的食品(如:蜂蜜、海參、木耳、蹄筋、水梨…等)以提高血液中膠質的含量,增加細胞內水份的保存。在藥物方面,則以「滋陰潤燥」的石斛、玉竹、生地、何首烏等為主。若兼有內熱,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紅等症狀,則可酌加石膏、地骨皮、丹皮。(台南市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任許堯欽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02/18"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