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山茱萸 補陰也補陽

 圖文/呂晃禎
2016-02-03
 據統計,中醫藥使用率最高的處方是六味地黃丸,山茱萸是六味地黃丸中的組成之一,可見其臨床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山茱萸也是六味地黃丸中藥價最貴的藥,藥丸要是吃起來沒有酸酸的口感(不是酸敗味的酸)就是山茱萸成分不足;山茱萸藥性特殊,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溫腎助陽;既能補陰,又能補陽,為補益肝腎要藥。

 山茱萸為山茱科落葉小喬木植物的成熟果實,於秋末冬初採收後,用文火烘培或沸水略燙過,及時擠出果核後曬乾或焙乾(核有滑精之虞),其味甘、酸,性微溫,歸肝入腎,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收斂之效。主治:頭暈目眩,腰膝痠軟,遺精陽痿,頻尿遺尿,崩漏帶下,固經止血,婦女體虛,大汗虛脫,內熱消渴等證。

 山茱萸如伍配得宜,治療疾病範圍廣泛;如治五種腰痛,下焦風冷,腰腳無力,則與牛膝、桂心同用。如要益元氣、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則與破故紙、當歸等要共用,如草還丹。腎氣虛弱,腳氣水腫,少腹不仁,常與澤瀉、山藥、地黃、茯苓、附子等藥共用,如濟生腎氣丸。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則配與牡丹皮、澤瀉、茯苓共用,如地黃丸。若老人小水不節,或自遺不禁,常與人參、益智子同用。倘治寒溫外感諸症,大病差後不能自癒,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精上串,勢危欲脫,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則配伍生龍骨、生牡蠣、白芍、甘草等藥共用。

 山茱萸甘酸溫潤,主入肝腎,既能益精,又能助陽,善於固澀下焦,為肝腎虧虛,下元不固之要藥。山茱萸功效主要用於補腎益肝,澀精止遺,斂汗固脫三方面;治療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痠軟,陽萎耳鳴等,常與山藥、茯苓、熟地等藥共用,如六味地黃丸。若治腎陽不足,腰腳無力,小便不利,於六味地黃丸中加入附子、肉桂,如腎氣丸。治療腎陽虛衰之陽萎,則與補骨脂、巴戟天、淫羊藿、鎖陽、肉蓯蓉等藥共用,以增加補腎助陽的效果。若治療肝腎不足之遺精、遺尿,則常沙菀蒺藜、金櫻子、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等藥共用,以增強補腎固澀作用。治療婦女因肝腎虧虛、沖任不固所引起的崩漏下血、月經過多等症,常與白朮、五味子、龍骨、牡蠣等藥共用,如固沖湯。若大汗不止,體虛欲脫之症,則與人參、附子、龍骨等藥同用。

 補陽不助火
 滋陰不膩腸胃

 山茱萸具補陽而不助火,滋陰而不膩腸胃,收斂而不留邪的特殊效用,既能歛汗又能補肝,是肝虛及而元氣將脫者必用之藥,為歷代醫家所廣泛運用。

 山茱萸在使用上仍有些須注意之處,如命門火熾,肝陽上亢,強陽不萎,素有濕熱,小便不利之人皆不宜。(《本草經集注》:蓼廖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茱萸枸杞粥》
 材料:山茱萸肉15克、枸杞子10克、梗米50-80克、糖酌量。
 製作:挑去山茱萸中之核後,洗淨,與梗米及枸杞子同煮,水濁量,待粥熟後加入適量的糖即可食用。
 功用:養肝明目,補腎益精,固精歛汗。可治療肝腎不足之頭暈目眩、腰痠耳鳴,遺精陽痿,腎虛帶下,小便頻數,虛汗不止。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2/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