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細說中藥「九節菖蒲」

◎文╱張坤隆
衛生署時時刻刻都在宣導與教導民眾用藥安全,不只是西藥用藥不當會造成副作用;中藥用藥不當不僅無益於健康,也會產生副作用。中藥用藥不當可能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不正確中藥基原,而造成基原混淆原因有同名異物、同物異名、一名數物、一物數名等因素。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在1992年比利時的一家減肥中心誤用中藥材馬兜鈴酸類的廣防己,導致百餘名婦女腎衰竭。可見使用正確中藥基原的重要性。

菖蒲原名昌蒲,昌蒲之名首錄於本經草部上品。於名醫別錄、新修及開寶本草中,皆沿用昌蒲為其正名,並皆依本經之傳承,昌蒲,一名昌陽。於藥性論則曰:此菖蒲亦名昌陽。迄宋以後之嘉祐、圖經、證類、重修政和、綱目、圖考及長編等諸家正統及援引旁系本草,則以菖蒲為其正名,於今生藥學等文獻遂以菖蒲為正名。至於菖蒲等之釋義,綱目釋名時珍曰: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

據本草文獻記載,古時候並不將菖蒲之種類細分,均將之名為菖蒲。迄本草別說才有石菖蒲入藥的記載,而圖經本草曰:方中所用石菖蒲也,又有水菖蒲。近代植物分類研究中,菖蒲屬Acorus LINNEAUS植物全世界有7種3 變種,而文獻記載石菖蒲主要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ER之根莖。

在本草文獻中最早記載九節菖蒲一名是在本草綱目引醫學正傳中所載:癲癇風疾,九節菖蒲不聞雞犬聲者,去毛,木臼擣末。以黑豶豬心一個剖開,砂罐煮湯。調服三錢,日一服。同於別錄曰:一寸九節者良。更甚者如嘉祐引羅浮山記曰: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圖經則二者具引,而復有一寸十二節,如此雖非以九節菖蒲為名,但皆取其九節等為優或良之藥材引述者,中醫藥界遂以九節菖蒲為道地之認知,均指生長緩慢,根莖節密的優質品。

石菖蒲根莖的外觀性狀:根莖呈扁圓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黃多環節,上側有扁三角形的葉痕,下側有圓點狀根痕,折斷面纖維性。市售九節菖蒲:根莖略呈紡錘形,稍彎曲,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具有環狀突起的節,質堅脆,折斷面有粉性。
石菖蒲的組織中有晶纖維、草酸鈣方晶、油細胞,沒有髓部、石細胞。而市售九節菖蒲卻沒有晶纖維、草酸鈣方晶、油細胞,有髓部、石細胞。

石菖蒲根莖中含揮發油,油中最主要成分為細辛醚asarone。而九節菖蒲中含有棕櫚酸、白頭翁素、琥珀酸和蔗糖等,不含細辛醚。

古代九節菖蒲是石菖蒲中品質最好的代名詞,一寸九節為良。石菖蒲臨床研究有降壓作用、降脂作用、可促消化液分泌、揮發油α-細辛醚及β-細辛醚是鎮靜、催眠、抗驚厥的主要成分、臨床上用於癲癇治療。雖然九節菖蒲臨床研究很少,但經過文獻、性狀、顯微、成分比較,發現九節菖蒲完全與菖蒲屬Acorus植物的特性不符合,可見它不是菖蒲屬植物。在其藥理未深入研究前,以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ER ex C.A.MEYER)的根莖來代替九節菖蒲,值得商榷。(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32期" 98 / 7.27~08.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