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牡蠣 鎮靜解熱

圖文/呂晃禎
2015-07-01
 門診中常遇到素食者要求治療藥物中不要有動物成分,不過當病情需要用到牡蠣時,都會詳加解釋:「牡蠣是用牡蠣的殼,不是用裏面的肉」。

 牡蠣是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等的貝殼,其味鹹、澀,性微寒,歸肝入膽、腎三經。功能斂陰潛陽,澀精止汗,軟堅散結,重鎮安神,制酸止痛。主治:驚癇眩暈,心悸失眠,遺精淋濁,遺尿滑泄,崩漏帶下,自汗盜汗,痰核瘰癧,廮瘤、癥瘕痞塊,眩暈耳鳴,溫瘧赤痢等症。生牡蠣(生用,用於平肝、軟堅、安神),煅牡蠣(收澀、制酸)。

 牡蠣臨床常配與烏賊骨用來作為治酸劑;治療陰虛痰凝瘀滯之瘰癧、痰核、廮瘤,常與玄參、貝母共用,如消瘰丸《醫學心悟》;如氣滯血瘀之癥瘕積聚,常與丹參、莪朮、鱉甲等藥共用。若溫病後期,陰虛風動,脈氣微弱,舌降少苔,有時時欲脫之勢者,則與龜板、鱉甲、阿膠、白芍等藥共用,如大定風珠《溫病條辨》。倘肝陽上亢,氣血上逆之類中風,頭暈目眩,目脹耳鳴,腦部熱痛,胸中煩熱,肢體漸靈活,口眼漸歪斜等症,則與龍骨、天冬、茵陳、懷牛膝等藥同用,如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牡蠣煅後收澀固脫作用與龍固相近;用於自汗、盜汗,常與浮小麥、麻黃根等藥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治療腎虛遺精、滑精,則伍配沙菀蒺藜、芡實、龍骨等藥合用,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倘頻尿、遺尿則與桑螵蛸、益智子、金櫻子、龍骨等同用。崩漏帶下之症,則與海螵蛸、茜草、山茱萸等藥共用。

 牡蠣生用、煅用功效及運用略有差異,生用時益陰潛陽,軟堅散結效果較好,常用於陰虛陽亢(過勞)之潮熱盜汗、頭痛眩暈、心悸煩燥、失眠多夢、瘰癧廮瘤、癥瘕腫塊等症;煅用則固澀收斂效果較佳,因此常運用於自汗多汗、遺精頻尿、崩漏帶下、瀉下不止、胃酸過多、胃酸逆流等症。牡蠣重鎮安神,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症,常與龍骨相互伍配為用,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傷寒論》。也可加入琥珀、酸棗仁、柏子仁等安神之品以增療效。煅牡蠣有制酸止痛作用,胃痛泛酸、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常與海螵蛸、浙貝母同用(烏貝散)。若百合病(精神官能症;由傷寒轉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一般服藥則有吐瀉,變成渴疾,久治不癒),渴不瘥者與括蔞根共用,如括蔞牡蠣散《金匱要略》。若氣虛,崩中漏下,赤白不止,則與鱉甲同用《千金方》。

 現代藥理證實,牡蠣具有鎮靜、解熱、斂汗、抗潰瘍、抗腫瘤等作用,及抗衰老的功效,因牡蠣含鈣量豐富,及多種磷、鋅等微量元素,老年人常鈣、磷代謝失衡,更年期後常有骨質脫鈣現象,運用牡蠣補充鈣質,對於調整老年人體內電解質的環境平衡,及孩童生長皆有一定助益。

 皮膚病、便秘、
 脾胃虛寒者不宜


 牡蠣與龍骨兩者功用相近,臨床上是常用的藥對之一,生用重鎮平肝,煅用收斂固澀;但龍骨重鎮安神之效功勝過牡蠣;而牡蠣有軟堅散結之能,則是龍骨所沒有的特點。牡蠣一般用量以15-30克為原則,使用時凡有皮膚病的人不宜;脾胃虛寒者也應謹慎使用;有便秘及消化不良者也是不適合。《本草經疏》:「凡病虛而多熱者宜用,虛而有寒者忌之,精寒自出者非宜」。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7/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