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熱者寒之 寒者熱之」 依體質選食物 你吃對了嗎

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6-11-01
 相信看過中醫或是接觸過中醫的民眾,對於中醫師建議「不要吃冰」、「不要吃烤、炸、辣物」、「不要吃生冷瓜果」等說法不陌生吧!事實上中醫並不是要禁止大家吃這類食物,還是要看體質來判斷。 

 熱性體質的人可以多吃一點寒涼食物來清除體內多餘的火氣、降低過度旺盛的代謝、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而寒性體質的人建議多攝取一些溫熱食物來為自己加溫保暖、增加基礎代謝率,中醫在建議「適合」與「不適合」飲食的關鍵,在於「體質」的判斷,並非一律禁止某類食物的攝取。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體質辨別方法與適合的飲食。

 不論藥物或食物都會有一些偏性,大致上可分成寒、涼、平、溫、熱等屬性,其中寒性和涼性同歸一屬,熱性和溫性也同歸一屬,只是程度上不同,因此可以簡化為寒涼性、溫熱性及平性的食物。

  寒涼性食物有:冰品、茶類、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硬柿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絲瓜、冬瓜、番茄、竹筍等。

  溫熱性食物有:燒烤以及油炸食物、辣椒、沙茶醬、大蒜、蔥、老薑、芫荽、韭菜、茴香、肉桂、羊肉、龍眼、荔枝、芒果、榴槤、醃漬品、咖啡、咖哩等。
  平性食物有:蘋果、葡萄、芭樂、柳橙、木瓜、南瓜、草莓、櫻桃、高麗菜、紅蘿蔔、茼蒿、花椰菜、馬鈴薯、雞肉、豬肉、魚肉、米飯、大麥、燕麥、雞蛋、牛奶、豆漿等。

 根據中醫理論「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指導原則,寒涼性食物比較適合熱性及體質壯實者,溫熱性食物則比較適合虛寒性體質者,而平性食物則是各類的體質都適合攝取。

 一般民眾自我鑑別寒性或熱性體質的簡易方法為:若為怕熱易流汗、容易口乾、口渴、口苦、口臭、喜歡喝冷飲、大便乾硬等表現為主的是熱性體質;怕冷、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容易倦怠無力、大便軟散不成形等表現為主的是虛寒體質。但臨床上也常見各種寒熱不調、虛實夾雜,甚至兼夾氣滯、血瘀、痰濕等體質的類型,若無法準確判斷自己的體質時,最好找中醫師看診、把脈來更精準的判別體質。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11/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