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7
滑石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主要成分為含水硅酸鎂,藥用滑石製法以研粉,或更進一步用水飛法取得更細微的顆粒。一般用量煎劑以15-30克(宜布包),丸、散以10-15克為原則,外用研末或調敷。其品質以白色或類白色,細微、無砂感、手摸油滑膩感、無臭、無味、唯有涼感,以整潔、色青、滑潤、無雜石者者佳。
滑石味甘、淡,性寒。歸胃入膀胱二經。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歛瘡之效(《本草玄通》:能除熱力竅,清三焦,涼六府,化暑氣。)。主治:暑熱煩渴,小便不利,水瀉熱痢,乳癰黃疸,淋病(偏主石淋),水腫腳氣,吐血衂血,金瘡出血,皮膚濕爛,諸瘡腫毒。在《本草衍義補遺》中說得更直接云:「燥濕、分水道、實大腸、化食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燥渴,補脾胃,降心火之要藥。」是利下竅之要藥。
滑石內服主要功用可分為利水通淋及暑溫、濕溫兩大部分。由於能清利膀胱熱結,通條水道,是治療熱淋之要藥,如治療濕熱下注之小便不利,熱淋、石淋、尿閉等,常與木通、車前子、瞿麥等藥共用,如八正散《太平和劑局方》。如治療石淋,常與海金沙、金錢草、木通、石葦、雞內金等藥共用,如三金徘石湯《中西醫結合雜誌》。由於滑石性味甘寒,既能利水,又能解暑熱,是治療暑濕的常用藥;如身熱吐痢瀉泄,下痢赤白,癃閉、石淋;去留結,消蓄水,止渴寬中,除煩熱心燥,腹痛脹悶,口瘡牙疳,中暑傷寒,暑熱煩渴,小便短赤等正,配與甘草就是有名的治療暑熱明方六一散《傷寒標本》。若濕溫: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面色蛋黃,勳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汗之責神昏耳聾,甚則目暝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則伍配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下、通草等藥共用,如三仁湯《溫病條辨》。由於滑石能夠清熱利濕,而且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因此,外用可於治療濕瘡、濕疹,渴單方使用,也常與枯礬、黃柏或是薄荷、甘草等藥同用。
倘治感冒久在太陽,致熱蓄膀胱,小便赤澀,或因小便祕而大便滑瀉。兼治濕溫初得,惡寒壯熱,舌苔灰色滑膩,則伍配甘草、連翹、蟬蛻、杭菊等藥共用,如宣解散《醫學衷中參西錄》。如治女勞黃疸,日甫所發熱惡寒,少腹急,身體黃,額黑,大便溏黑,此為女勞,若腹脹滿者難治,滑石、石膏等分治之《千金方》。如產後淋,則與葵花子、通草、車前子共用,滑石散《千金方》。倘治熱淋則與木通同用,如滑石散《聖濟總錄》。若氣滯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滿悶兼痛,則用單方滑石大劑量頓服《廣利方》。如治傷寒衂血,以單味滑石為丸,如滑石丸《本事方》。若婦人轉胞,小便數日不通,則與葵花子、寒水石共用,如滑石散《太平聖惠方》。滑石自古就是外用的常用藥,如治療天泡瘡、溼疹等,常與甘草同用,若治濕熱肥瘡,則更加入綠豆粉,以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如黃金散《景嶽全書》。倘治小兒體熱痱瘡,則與白礬、棗葉共用,如滑石散《太平聖惠方》。如治陰下濕汗,腳趾縫濕爛,則配與石膏、枯白礬共用《瀕湖集簡方》。
滑石若長期過量服用滑石於腹部、直腸、陰道都可能引發息肉的風險。舉凡脾虛氣弱,精滑及熱病傷津者忌服。孕婦也須謹慎使用。《本草經集注》:石葦為之使,惡噌青。。《本草經疏》:病人陰精不足、內熱以致小水短少赤澀或不利,煩渴身熱由於陰虛火熾水凅者,皆禁用。脾胃俱虛者,雖作瀉勿服用。《藥品化義》: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內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熱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體滑,胎前亦忌之。《本草逢源》:元氣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誤服。
如需要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9/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