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地黃之主要炮製品比較(上)(下)


◎文╱蔡邱轔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草部上品「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為四大懷藥之一。其萃取物經現代藥理研究篩選後發現具有抗血栓、抗放射、保肝、降血糖、強心、利尿、增強免疫、抗老化、抗炎、抗真菌等活性。

    臨床上地黃有三種炮製產品: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依《本草備要》記載,生地黃為生掘鮮者,搗汁飲之。乾地黃為生地黃陰乾所得,以出懷慶、肥大菊花心者良。熟地黃則是以好酒拌砂仁末,浸蒸曬九次用。三者性味、歸經、功能主治並不相同,鮮地黃性寒,味甘、苦,偏於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味甘、寒,長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熟地黃性味甘,微溫,重在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一、炮製對地黃成份的影響1

    隨著鮮地黃加工成生地黃、熟地黃,其藥性由性味甘、苦轉化為甘、寒,再轉化為甘、溫,這起因於化學成分組成發生量與質的變化。根據文獻研究,鮮、生、熟地黃其所含之主要藥理成分活性均有很大的差異。鮮地黃含最多的環烯醚?,含最少單及多種糖、氨基酸;熟地黃含最少的環烯醚?,含最多單及多種糖、氨基酸。以梓醇成份測定為例,梓醇在地黃中的平均含量依次為:鮮地黃(4.07%)>生地黃(1.53%)>熟地黃(0.267%)。

二、炮製對血糖、血脂動物活性的影響2

    生地黃與熟地黃在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調節血脂方面是有區別的。與熟地黃相比,生地黃更能明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水準、降低血清TC和TG水準並提高血清中HDL-C含量,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此結果是符合中醫治療消渴病多選用生地黃,少選用熟地黃,且生地黃的功用多側重清熱涼血生津,熟地黃則是偏重滋陰補血之觀點。(待續)

參考資料

1. 王宏洁、金亞宏。鮮、生、熟地黃藥材中3種活性成份含量的比較。中國中藥雜誌,2008:33(15):1923-5。

2. 吳金環。地黃與熟地黃對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響。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1:第17卷(第8期):161-3。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46期" 100 / 11.14~ 11.20

(下)


三、藥材性狀的比較3

    鮮地黃,塊根紡錘形或圓柱形,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皺紋、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的疤痕。肉質,易斷。飲片斷面淡黃色,可見橘色油點,中部有放射紋理。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呈不規則的團塊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飲片斷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光澤,具黏性,無臭,味微甜。

    熟地黃,呈紡錘或圓柱形,外表黑色,具半圓形之結節,有芽痕,有縱皺紋和橫長之皮孔。飲片不規則扁圓錐形短塊,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油脂狀塊,黏性甚大,味甜。

四、功效主治4

    鮮地黃,味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等病症。

    生地黃,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主要用於治療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病症。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病症。

五、臨床應用5

    鮮地黃多汁,苦重於甘,用量約12~30克,清熱涼血生津效佳,熱甚傷津者多用。臨床常用於化膿性中耳炎、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

    生地黃質潤,甘重於苦,用量約9~15克,清熱力道稍差,而長於滋陰,陰虛血熱、骨蒸潮熱者多用。臨床常用於心力衰竭、肺結核喀血或潰瘍病出血有血熱見證者、流感或腦膜炎屬熱入營血者、結核病出現陰虛低熱者。

    熟地黃質厚味濃,其味由苦轉甜,其功能由清轉補,用量約9~15克,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為主。臨床常用於貧血、糖尿病、高血壓病、肝腎陰虛証者。熟地黃入煎劑宜文火慢煎,空腹服用效果較好。(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王宏洁、金亞宏。鮮、生、熟地黃藥材中3種活性成份含量的比較。中國中藥雜誌,2008:33(15):1923-5。
2. 吳金環。地黃與熟地黃對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響。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1:第17卷(第8期):161-3。
3. 謝文聰。輕鬆認識中藥。中國醫藥大學,2008。
4. 王輝武。中醫百家藥論薈萃。重慶出版社,1994。
5.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現代臨床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47期" 100 / 11.21~ 11.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