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元參 滋陰補腎

臨床常用於溫熱病 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作用


 ▓呂晃禎
 天氣熱,喝涼飲解暑,若體陰虛者除會引起腸胃疾病外,也會產生口乾舌燥、口渴引飲、飲不止渴、身熱煩躁、津枯便秘、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陰虛燥熱等症候群,更有甚者會誘發憂鬱症及燥鬱症,不可輕忽;故介紹滋陰補腎之元參供大家參考。
 元參又名玄參,味苦、甘、微鹹,氣微寒,歸心、肺、入胃、腎四經,為壯水治火之品,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強陰益精,補腎明目,散痰核廱腫之效。主治溫邪入營、內陷心包,熱病傷陰、溫毒發班、舌降煩渴、吐血鼻衂、自汗盜汗、津凅便秘,心悸失眠,目赤咽痛,廱瘡腫毒;能逐腸風血瘕堅結之症,除女人產乳餘疾,祛男子傳濕骨蒸《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餘疾,補腎氣,令人明目,…」,治溫瘧發顫寒熱往來,傷寒身熱肢滿《別錄》:「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由先賢用藥之經驗得知,元參乃樞機之藥,可引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致濁,滯空中氤氳之氣,善治無根之游火。
 臨床常用於溫熱病之熱入營血、口乾舌燥、舌降煩躁、夜寐不安、甚或神識不清、皮膚班疹,此乃溫邪入裏、大傷津液、內陷心包之症,因玄參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作用;臨症常配生地、麥冬、牡丹皮、銀花、連翹、黃連等藥。如用於脫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配銀花、當歸、甘草,如四妙勇安湯,就是取本品之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得作用。
 元參滋養腎陰的功效與生地黃、熟地黃相近,都有滋陰作用,故常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如天王補心丹),但元參鹹寒苦瀉,滋陰滑腸而通便,瀉火解毒以利咽,偏於滋陰降火,適用於上浮之火,臨床運用廣泛,一般較少做為長期服用的滋補之用;地黃甘寒補陰,偏於涼血清熱,適用於血熱之火,功專補腎養陰,故常做為久服的滋陰補腎之品。

又稱黑參 用於抗菌抗炎


 元參乃鹹寒之品,質潤多液,功能滋陰降火,解毒利咽,配生地、麥冬,則滋陰增液即是《溫病條辨》中有名的(增液湯),專治陰虛腸躁之老人便秘。與鮮生地、丹皮、赤芍等同用,則清熱涼血(如營血湯);配牡蠣、浙貝、夏枯草,則軟堅散結消瘰(如消瘰丸);與金銀花、板藍根、山豆根、當歸同用,則清咽利膈、解毒消腫。元參為喉科聖品,不論是陰虛引起的虛火上炎所產生之咽喉疼痛,或外感風熱之喉嚨腫痛,皆有很好效果,所不同的是外感風熱須與辛涼解表藥如銀花、連翹、薄荷同用;虛火上炎之咽痛,則配伍麥冬、生地等養陰藥同用。
 元參色黑有黑參之稱,是清熱涼血藥,也是滋陰降火的常用藥《本草綱目》:「滋陰降火,解班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不僅可以解熱,還能除煩止渴、潤燥滑腸、利尿消炎、強心降壓作用;以現在生化觀點來分析,元參含有生物鹼、糖類、甾醇、氨基酸(天門冬素)、脂肪酸等,有微量揮發油、胡蘿蔔素等。用於抗菌、抗炎、咽喉疼痛都有明顯療效;對於腎性高血壓有降壓作用,也有降血糖作用,對於綠膿桿菌有較強的抑制效果,也有擴張血管和抗驚厥等功效。
 元參用量以 2-5錢為原則,若把補藥當瀉藥用之(增液湯),則需 1兩以上,不過不宜與藜蘆、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同用。凡血少目昏,血虛腹痛,脾虛瀉泄,痰濕勝者或無火者忌用,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和易腹瀉者慎用,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載自2014/08/28"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