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白芍飲片芍藥含量因素探討(上)(下)

(上)



◎文╱鍾瑩慧

一、前言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頭尾及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乾。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等功效,臨床上用於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台灣傳統藥典及2010年中國藥典對白芍指標成份芍藥(Paeoniflorin)的含量規範為:藥材含量不得少於1.6%,飲片含量不得少於1.2%。

白芍的主產地有安徽(亳州)、浙江(磐安)、四川(中江)、山東(菏澤)等地,其中以安徽亳州為道地藥材主產區。對於白芍的飲片與原藥材品質情形,2009年時學者購入22組不同來源產地的樣品(包含飲片與原藥材),分析芍藥的含量(表一),結果顯示白芍飲片的品質多數低於藥典規範。1影響白芍芍藥含量的因素,主要可分為採集與炮製,採集方面又可分為月份與年份。

二、採集

學者分析2008年同一產地不同日期採收的4年生亳白芍原藥材,結果呼應白芍夏、秋二季採挖的合理性(表二),且夏季採挖的芍藥與白芍總含量最高。2

另研究以同一品種、同一採收時間的不同生長年份亳白芍,分析芍藥含量(表三),結果顯示芍藥含量六年生最高、一年生次之,但因為六年生白芍會有部份根莖木質化與空心的情形,而一年生白芍的產量低又多為4等白芍,四年生白芍多為3等白芍,五年生白芍多為1~2等白芍,建議白芍的最佳採收年份為五年。3

參考資料

1. 劉靜靜、劉曉、蔡皓等。對市售白芍飲片芍藥含量低于中國藥典標准的深入探討。藥物分析雜誌 2010;30(10):1817-1821。
2. 金傳山、蔡一杰、吳德玲。不同采收期亳白芍中芍藥與白芍總的含量變化。中藥材 2010;33(10):1548-1549。
3. 王甫成、時維靜。不同采收年限亳白芍中芍藥含量的變化。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 2011;17(23):51-53。

(待續)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810期"1012/ 03.18~102/03.24

(下)


◎文╱鍾瑩慧

三、炮製

白芍飲片是以產地加工後的原藥材進行分等級(大小),再浸泡軟化切製,而芍藥為水溶性成份,非常容易受到加工方式的影響。學者取3~5年生的白芍鮮品,分三批以不同的加工方法處理後,分析芍藥含量(表四),結果顯示以去皮後煮透心的加工方法流失的芍藥最多,而硫磺燻對芍藥含量的影響也很大。4

白芍飲片除了前段的加工會影響芍藥的含量外,炮製法也會影響芍藥含量。學者取同一批白芍生藥材進行常見的6種炮製,其中以鹽白芍的芍藥含量最高、白芍炭的芍藥含量最低(表五),但白芍的成份療效是以飲片煎煮後能釋出的含量決定,考量不同炮製法對芍藥在煎煮時的釋出也許不同,學者分析不同炮製品在煎煮後的釋出情況,結果煎煮30分鐘後,以焦白芍的芍藥總釋出量最高,白芍炭的芍藥總釋出量最低。5

四、結語

芍藥自古以來既可作為觀賞花卉也可供藥用,宋代《本草衍義》記載:「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須用花紅而單葉,山中者為佳。」,可見芍藥有分觀賞用與藥用。歷代推崇的藥用白芍以「單瓣花紅者為佳」,依學者2009~2010年的調查,菏澤白芍、亳白芍、杭白芍符合上述特徵,而川白芍例外,6本文主要整理了近年來採集與炮製對白芍芍藥含量影響研究之結果,供臨床選用參考,而對於種質上的差異是否影響質量與療效,則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資料加以佐證。(全文完)

參考資料

4. 李軍、孟祥松、施治順等。白芍的傳統加工工藝各環節對其芍藥含量的影響。齊魯藥事 2012;31(7):395-937。
5. 殷鋼、吳健、夏侯福。白芍炮制品中芍藥水提取釋放速度的初步研究。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 2011;17(21):30-32。
6. 查良平、楊俊、彭華勝等。四大產地白芍的種質調查。中藥材 2011;34(7):1037-1040。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811期"1012/ 03.25~102/03.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