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大腸直腸癌 去濕熱瘀 平衡臟腑

 衛生福利部公布 2012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排名第 1,其中大腸直腸癌高居惡性腫瘤的第 3名。大腸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中帶血或見夾黏液,腹部脹氣或不定時會隱隱疼痛,或有不明原因的貧血、短時間消瘦、乏力,甚至於腹部可觸及腫塊等。
 依中醫觀點,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重口味飲食、醃漬、過期變質食物有關連。臟腑定位則為大腸氣滯血瘀、肝脾濕熱膠結所致,臨床上注重「濕、熱、瘀」的祛除及人體「氣機」的調理。治療利用中藥、針灸、推拿等方式來糾正人體的失衡狀態,達到臟腑間的新平衡。
 在化學、放射線治療期間常見神疲倦怠、消瘦乏力的症狀或伴見有骨髓抑制而有白血球過低的情況,偏屬中醫所說的「氣虛」證型,臨床上常用四君子湯系列加減,再配合黃耆、雞血藤、女貞子、枸杞子、玉竹、補骨脂、何首烏等中藥來幫忙提升血球數量改善體力。此類病人平時也可以 3至 5片西洋參加水 300毫升泡茶當飲品。
 一般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常見口乾、放射性口腔炎等症狀屬於「陰虛」證型的情況,建議可多飲水、常排尿以免容易上火;臨床上中藥常以沙參麥冬湯加減來滋陰清熱,再配合生地黃、牡丹皮、知母、鱉甲等藥物;而平時可多食用含膠質較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白木耳、燕窩、秋葵、地瓜葉、川七葉等,也可用水梨和白木耳加水燉服或酌加點冰糖來滋潤養陰。若伴見有肝炎指數過高者,可用絞股藍搭配西洋參各 3克加水 500毫升一同當茶沖泡,因絞股藍是近代學者研究證實有極佳的保肝作用。
 有些病人手術後活動減少,導致患者胃腸功能紊亂,如腹脹、排氣排便功能障礙等,臨床上選用通調胃腸氣機胃經合穴足三里,脾經三陰交、血海,三穴搭配可產生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若是脹氣嚴重者可選用灸療膏外敷來延長治療效果,也可指壓肚臍兩側約四指幅寬的天樞穴來通利胃腸氣機。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趙翰林口述,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載自2013/11/03"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