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養陰抗秋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2015-10-09  
    中秋節已過,開始進入乾冷季節,醫師表示,這時人的汗液蒸發快,原本皮膚就敏感脆弱及一些老年人,皮膚會乾燥搔癢,乾燥性濕疹等過敏性疾病易發作,與其猛塗乳液保濕,還不如以西洋參、沙參等中藥養陰抗秋燥。

 台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明憲表示,乾燥性濕疹多因保養方式不當所致,是秋冬最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其原因為皮脂腺與汗腺的活性會隨年齡增加而萎縮,造成皮膚較乾燥,而其他像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乾性皮膚疾病患者,也會因乾燥膚質缺乏水分及脂質的保護,加上一進入秋冬,外界天氣乾燥,內在血管收縮而造成局部循環降低,皮膚就更容易乾燥而搔癢脫屑。

 謝明憲表示,在中醫五行歸類之中,皮膚歸屬於肺臟,對應於秋季,而在秋冬皮膚乾癢脫屑的時候,不管乳液再怎樣擦,還是一樣乾燥,預防這種情形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養肺陰」。

 謝明憲進一步表示,養肺陰的中藥及食材都很多,常見中藥如西洋參、沙參、麥門冬、百合、石斛、玉竹、貝母都很常被拿來滋養肺陰。食物中如梨、銀耳、甘蔗、荸薺、枇杷等也都能清肺潤燥。

 其中梨子是解秋燥的聖品,但梨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或者腸胃虛寒、嘔吐便溏者不宜生吃。可以將梨子(粗梨大者1顆為佳)切丁,搭配西洋參2錢、麥門冬2錢、沙參2錢、玉竹2錢、川貝2錢、枸杞1.5錢、枇杷葉1.5錢、炙甘草1錢、紅棗4顆。加2公升水,隔水加熱後燉成秋梨湯,一家老小皆可飲用。

 謝明憲提醒,養陰潤肺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但相對於冬季的寒冷,秋季的涼燥特性更適合養陰,因為養陰潤肺之品大多較為滋膩,過度服用會妨礙到人體陽氣的正常運行,因此在需要溫補陽氣的冬季並不適合過度服用養陰之品,雖然乾燥性濕疹在寒冷的冬季症狀會比涼冷的秋季嚴重,但在預防的觀點及補養季節來看,秋季養肺陰更合適。

本文轉載自2015/10/0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