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血竭 止血不留瘀

■圖文呂晃禎
2015-09-30
 血竭又稱麒麟竭,自古就是皇室宮中御用的珍貴藥材,也是中醫藥貴重藥材之一;血竭是中醫臨床傷骨科的常用藥,運用於外傷的跌打撲損,內傷之瘀血疼痛的功效卓著,與川七都具有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的特性,為傷科及瘀滯疼痛的要藥,《本草綱目》更譽為「和血聖藥」。

 血竭為棕櫚科常綠藤本植物麒麟的樹脂,其味甘、鹹,性平,歸心、肝二經,有散瘀止血、活血定痛、祛腐生新、斂瘡生肌、消腫止痛之功。主跌打損傷、內傷瘀痛、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癧、痔瘡、臁瘡潰瘍久不收口。內服外敷都可使用;內服活血散瘀止痛;常用於外傷瘀痛、筋骨傷痛、血瘀經痛、產後瘀阻腹痛、瘀血阻滯誘發之心腹諸痛。外用能止血、生肌、歛瘡;善治廱疽惡瘡、久不收口,以及外傷出血、腹中血塊。

 血竭入血分,不論傷科或內科,只要是瘀滯疼痛皆有很好的療效,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常與乳香、沒藥、兒茶等藥共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產後瘀滯腹痛、經痛、經閉,及其他瘀血心腹疼痛,常配與三稜、莪朮、當歸等。若外傷出血,或瘀血阻滯,血不歸經之出血症,血痔腸風等症,常與兒茶、乳香、沒藥等藥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倘瘡瘍久潰不斂,可與乳香、沒藥同用,如血竭散《血竭散》。若產後血沖,心胸喘滿,則與沒藥、童便共用,《醫林集要》。治療傷損筋骨,疼痛不可忍,則與當歸、沒藥、桂心、白芷、赤芍共用,如麒麟血散《聖惠方》。治腹中血塊,則與滑石、牡丹皮、沒藥同用《摘元方》。若瘰癧已破,膿水不止,則配與生地黃、大棗共用,如血竭散《博濟方》。若白虎風,走轉疼痛,兩膝熱腫,則用硫磺合用《聖惠方》。

 臨床觀察,單用血竭對於療胃、十二指腸潰瘍、食道靜脈破裂等上消化道出血,也有很好的療效。

 乳香、沒藥、血竭雖然都是傷科必用之藥,但三者不同的配伍,在功用上也有些許的差異,如血竭配沒藥,可增強活血破瘀的作用,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若血竭與乳香同用,則能活血生肌,斂瘡伸筋,常用於廱疽惡瘡,久不收口,金瘡出血,瘡口不收等症。歷代醫家對血竭有諸多論述,不過個人認為以《本草逢原》論述最為精闢;云「治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傷血聚,病宜酒服。乳香、沒藥雖主血病而兼入氣分,此則專入肝經血分。但性急卻能引膿,不宜多服。其助陽藥中同乳香、沒藥用之者,取其調和血氣而無留滯廱毒之患」。一般以為血竭只是攻破之藥,其實血竭也有生新血的作用,如《本草經疏》曰:「麒麟竭,甘主補,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藥」。

 血竭用量內服以1-2.5克為原則,外用研細適量即可。品質以外色黑似鐵,研面紅似血,火然嗆鼻者為佳。血竭雖為和血聖藥,不過使用仍有些禁忌,如孕婦及月經期間忌用。無瘀血者也不宜(《本草經疏》:「凡血病無瘀積者不必用」)。血竭性急但能引膿,不宜多服久服。服用血竭少有過敏反應,不過如特殊體質也有可能發生,通常過敏反應只是周身搔癢,四肢皮膚潮紅,有時會出現神經性水腫。請勿自行購買服用,如有須要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9/3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