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治火燒心 兼改善腸胃

 「胃食道逆流」會出現火燒心 (即咽喉、胸口灼熱 )、溢酸水的症狀,多半是在吃完飯後,所以中醫重視改善胃腸的消化機能;因此,應先從辨證分析了解患者的類型,即能對症下藥︰
  1.肝胃不和型:吞嚥不利,咽喉有梗阻感,胃脹滿,攻撐作痛,痛連兩脅,胸悶胸痛,噯氣頻頻,泛酸納呆,心煩易怒,大便不暢,容易受情緒波動影響,舌苔薄白,脈弦。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處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2.痰氣交阻型:神情鬱悶,胃脘痞滿隱痛,胸骨後隱隱灼痛,噯氣出則胃舒,食慾差,泛酸,常咳出痰涎,大便不調,舌苔白膩,脈弦滑。治法利氣化痰、開鬱通降;處方啟膈散加減。
  3.肝鬱化熱型:胃脘或胸骨後灼熱痛,泛酸噯氣,甚則嘔吐,急躁易怒,脅肋脹滿或痛,口苦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疏肝清熱、處方加味逍遙散加減。
  4.脾虛胃熱型:胃脘隱痛脹悶,劍突下灼熱痛,口乾口苦,胃嘈雜,泛吐酸水或清水,納差,大便或乾或稀,舌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緩。治法健脾清胃;處方半夏瀉心湯加減。
  5.脾胃虛寒型: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綿綿,胃脘脹悶,泛酸吐清水,神疲乏力,喜熱食,食冷易吐,四肢冰冷,大便稀軟,舌淡胖嫩苔薄白,脈遲弱。治法是溫中健脾、和胃降逆;處方丁香透膈散加減。
 有些患者食量大、常吃太飽來不及消化,中醫會酌加消導類的中藥 (神麴、麥芽、山楂 )來加強;有些是吃藥吃太多傷到胃腸,造成消化機能衰退減弱,須用補氣健脾類的中藥 (黨參、白朮 )改善;若胃壁比較薄,只促進蠕動反而會胃不舒服,則應用養陰類的中藥 (沙參、麥冬、石斛 )來緩和。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彥行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01/14"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