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產後缺乳 吃補喝魚湯

 產婦在哺乳期內乳汁量少或全無稱之產後缺乳,多發生在產後3天至半月,大多與體質產生變化有關,因不算是疾病,目前並無具體的西藥可以有效改善。中醫根據證型,予以適當滋補體質,常可產生功效。
 產婦的體質、營養、睡眠作息、情緒、乳腺通暢與否、定時哺乳都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媽媽可多食用蛋白質成分高的魚湯,或從肉類或奶製品攝取。哺乳後容易感到口乾舌燥,每天需攝取 2至 3千 c.c水分,可利用炒黑豆、杜仲、紅棗、枸杞煮水頻服。
 缺乳辯證類型如下︰
  1.氣血兩虛型缺乳:面色恍白、體倦、頭暈、動則氣促、嗜睡懶言、心悸、手腳麻木、目澀、失眠多夢、舌淡胖大多齒痕、脈細軟。中醫治療原則為大補氣血。處方可選擇八珍湯、人參養榮湯、聖愈湯等。
  2.腎氣不足型缺乳:乳腺發育不良、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頻尿。採填精補腎、滋養沖任,處方可選擇龜鹿二仙膠、左歸丸等。
  3.肝氣鬱結型缺乳:胸脅滿悶,咽中梗阻感,兩乳脹滿疼痛,情緒抑鬱或易怒,默默少言,喜大氣,胃脘痞悶,腹脹大便不暢。採疏肝理氣、活血通乳,處方使用通肝生乳湯等。
  4.濕熱壅盛型缺乳:排乳不暢,或因乳頭破損難以受乳,或乳汁旺盛而小兒吮吸不盡,或突然戒奶因而乳汁蓄積,乳汁排出不暢導致乳房脹大,硬結疼痛拒按,皮色不變或有紅熱,身有寒熱,口渴,煩燥,尿黃,便結,與現代「乳腺炎」類似。採清熱解毒、理氣活血通乳,處方 :仙方活命飲、小柴胡湯、蒲公英、天花粉、連翹、銀花、知母、白芷、王不留行、通草。臨床如有此種狀況,應立即就醫。
(台南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侯蘊芬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11/30"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