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益智仁 補腎固精

呂晃禎2015-02-17
 益智仁是中藥溫補中焦和固精縮尿的常用藥,為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其味辛,性溫,歸脾,入腎,無毒,能益氣安神,補不足,利三焦,調諸氣,有溫脾暖腎、開胃攝唾,固精縮尿之效。主治中焦虛寒,食少吐瀉,冷氣腹痛,痰涎多唾,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小便餘瀝,夜尿頻數,遺精滑洩, 婦女崩中帶下等症。

 不論是單方或複方,益智仁加減都有很好的療效。如與烏藥、山藥共用,就是有名的「縮泉丸」(《婦人良方》,即是《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專治小便頻數;若心虛尿滑及赤白濁則配與白茯苓、白朮;倘脾胃虛寒,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痰涎,常與白朮、黃耆、木香、茯苓、砂仁共用(益智散);如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厥冷,一切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則配與川烏、乾薑、青皮,(《局方》益智散);夢遺則與烏藥、山藥共用,如(《世醫得效方》三仙丸);若與茯苓等份可治小便白濁與小兒遺尿(《補要袖珍小兒方論》益智仁散);如與砂仁共用,可治療胎漏下血(胡氏《濟陰方》)。

 古人常於進食藥中加入益智仁,此乃土中益火之法,《本草綱目》稱益智仁是行陽退陰之藥,舉凡三焦、命門弱者皆宜之。因此如伍配得宜運用範圍很廣泛,如與茯苓、白朮共用,治療赤白濁。與遠志、甘草、茯神同用,治療赤濁。配與人參、茯苓、半下、陳皮、車前子,治療痰濕上泛。與藿香、蘇子、木瓜、陳皮、枇杷葉共用,治療氣上逆。若淋瀝不止則與五味子、山茱萸、人參伍配。倘胃寒嘔吐則加入藿香、陳皮、人參、炮薑以增強療效。

健胃、抗利尿
 以生化的觀點來看,益智仁含有揮發油、桉油精、薑烯、薑醇、益智仁酮、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及多種胺基酸、脂肪酸、以及錳、鉀、鋅、鈣、鈉、每、磷、鐵等微量元素。現代藥理學研究,益智仁具有健胃、抗利尿、及減少唾液分泌作用,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迴腸收縮、及抗癌作用,能增加記憶和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益智仁及覆盆子皆有固精縮尿之效,不過功用特性上也略有差異,益智仁燥脾攝涎唾的作用大於覆盆子,尤其能夠「歛攝脾腎之氣」,故能溫補腎陽而固精縮尿,暖脾胃而止瀉、攝唾痰涎。如《本草求真》所述「益智,其氣辛熱,功專燥脾溫胃,及歛脾腎氣逆,藏納歸源,故又號為補心補命之劑。

 益智仁用量以3-9克為原則,除熱性病及不宜單味久服外,確實是一味中下焦虛寒的養生藥材,不過在服用上仍有些需注意之處,如《會約醫鏡》載:「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須兼補劑用之,如獨用則散氣」。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本草備要》:因熱而崩、濁者禁用。)。《本草逢原》:血虛有火、不可誤用。《本草經疏》:「凡嘔吐由於熱而不因於寒;氣逆由於怒而不因於虛;小便余瀝由於水凅精虧內熱,而不由於腎氣虛寒;泄瀉由於濕火瀑注,而不由於氣虛腸滑,法病禁之」。
  益智仁粥:益智仁5-9克,米50-100克(可加入酌量黨蔘或黃耆或枸杞子)。先將米洗淨,加入適量水煮熟後,在加入益智仁及適當的調味料即可。每日三餐或早晚餐溫熱服用。有補腎固精,溫脾止瀉之效;用於治療脾腎陽虛諸症,如胃寒泄瀉,腹中冷痛,氣虛口淡,多唾痰涎,陽痿早洩,遺精頻尿,夜間多尿甚至遺尿。如須長期服用,請就近請教中醫師。(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2/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