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沉香 抗菌平喘

圖文/呂晃禎
2015-08-19

 沉香的香品氣味清香高雅甜醇,自古就被列為香中之首。沉香種類多樣而珍貴,是高貴的中藥材,也是稀有的高級香料。沉香並不是一般的木材,而是一種特殊的香樹「結」出來的,混和了油脂(樹脂)成分及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
 沉香為瑞香科植物中含有樹脂的木材,沉香又名牙香樹、白木香、棧香、蜜香、沉水香,其味苦、辛,性溫,無毒,歸脾、入胃、肺、腎四經,最早的藥用記載出自魏晉南北朝的《名醫別錄》;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暖腎納氣,降氣平喘之效。主治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腎虛氣逆喘息,大腸虛秘,小便氣淋,腰膝虛冷,男子冷精。

沉香補氣 木香行氣

 沉香如伍配得宜功效各有不同發揮,如配木香則能調中行氣,沉香偏補氣,木香偏行氣,一行一補,專治妊娠中氣虛治,小便不利。《得配本草》:「得木香,治胞轉不通。」。配肉蓯蓉,一降一潤,助腎司便,相得益彰。《得配本草》:「佐蓯蓉,大便虛秘」。配熟地,一陰一陽,水火互補,《得配本草》:「佐熟地,納氣歸腎」。配木香、烏藥,功固力峻。《本草經疏》:「治氣滯腹痛,配木香、烏藥投之則佳」。配肉桂、補骨脂,溫腎納氣,力專效宏。治腎不納氣,動則喘效果最佳。如配蘇子、半下,則有止咳化痰,降氣平喘之功。沉香長於納氣,蘇子長於降氣,半下長於行氣,三藥同用,善治痰嗽喘咳。如配人蔘、茯苓則能交通心腎,補氣寧心。《本經逢原:》「同人參、茯苓,治心神不足」。配紫蘇、白豆蔻能溫中止嘔,《本經逢原:》:「同紫蘇、白豆蔻,治味冷嘔吐」。
 成方中也有很多含有沉香的有名方劑,如四磨湯《劑生方》與人參、檳榔、烏藥同用,治療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悶不食。如與香附、砂仁、甘草共用,主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腳氣上沖。如沉香降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若伍配澤瀉、茯苓、陳皮、烏藥等,可治脾胃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肋脹,小便不利。如沉香丸《雞峰普劑方》。倘與黃連、半下麴、木香同用,可治胸中痰熱,痰火積熱多年而無血者。如沉香化痰丸《張氏醫通》。若與青皮、陳皮、胡椒、川鍊子等藥共用,治療傷寒虛痞,氣逆嘔吐。如沉香丸《聖劑總錄》。
 現代藥理學證實,沉香有強烈的抗菌作用,也有鎮靜、平喘的功效,其中揮發油成分有麻醉、止痛、鬆弛肌肉作用。
 沉香、木香、檀香、丁香,皆是辛香溫通,調中止痛之品;沉香專納腎氣,偏治腎陽虛寒之疾;木香專調滯氣,偏治脾胃及腸間滯氣之病;丁香大熱專治寒氣,偏治脾胃虛及實寒之證;檀香擅理上焦之氣,偏治胸膈寒凝滯氣之疾。
 沉香一般用量以1.5~5克為原則,使用上略須注意以下事項。陰虛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本草從新》:「陰虧火旺者,切勿沾唇」。《本草匯言》:「陰虛氣逆上者切忌」。《本草經疏》:「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之;心經有實邪者忌之。非命門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藥用」。《本經逢原》:「氣虛下陷人,不可多服」。(上)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8/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