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黃麴毒素(aflatoxin)的簡介(上)(下)

◎文╱洪儷玲

一、前言

人類及動物的食物和飼料常受到真菌污染的威脅,有絲狀的真菌通稱為黴菌,真菌毒素(Mycotoxin)是黴菌生長產生的二次代謝毒性產物,每年全球約有25%農作物受到污染而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1。目前已發現的真菌毒素約300多種2,其中多數由鐮孢菌屬(Fusarium) 、青黴菌屬(Penicillium) 、麴菌屬(Aspergillus)等三大類真菌造成,能導致人類發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分述如下表(表一)。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84期"101 / 8.27~ 9.02

(下)


◎文╱洪儷玲

二、黃麴毒素的來源

黃麴毒素(aflatoxin)主要由麴菌屬(Aspergillus)的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s)及寄生麴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經二次代謝產生的有毒性物質,是一群化學結構相似具螢光性的化合物,主要為aflatoxin B1、B2、G1、G2 四大種類,其中以aflatoxin 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大。

三、黃麴毒素的毒性

黃麴毒素能與DNA結合,抑制DNA及RNA的合成,造成核仁形態改變,同時抑制蛋白質的合成4,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真菌毒素。

1. 黃麴毒素的急性中毒症狀:嘔吐、腹痛、肺水腫、痙攣、昏迷、肝臟壞死、出血、腎炎、或肝、腎、心衰竭或腦水腫而造成死亡。
2. 黃麴毒素具有累積效應造成慢性中毒,產生細胞受損、致癌反應、畸型病變及造成細胞突變風險。

3. 黃麴毒素暴露會增加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癌形成之風險。

4. 人類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受到黃麴毒素嚴重污染的地區通常有較高的肝癌發生率。

四、結語

黃麴毒素易發生於榖類、種子、香料、堅果、豆類發酵製品及長黴的中藥材等。具有極高的熱安定性,需加熱至260℃以上才可被破壞,不容易被一般食品加工方法或水煮、火炒、炊煮等高溫烹調方式去除。因此避免購買到可能受黃麴毒素污染之中藥材,可遵循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布的方法5,以提高中藥使用的安全性。

1. 儘可能選購新鮮、製造日期最近者、包裝完整的產品,包裝若有破損或產品光澤失常者,切勿購買。

2. 應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中藥材如能在48小時內氮氣充填包裝、烘培過使含水分量至13%以下,將降低黃麴毒素污染之可能。

3. 中藥材應儘可能貯存在低溫、乾燥處。妥善的貯存、運輸,以降低黴菌污染的機率。(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黃錦成:黴菌毒素之危害及控制,食品工業2010;42(4):1-3 (http://www.firdi.org.tw/2/foodmagz/food_magz_201004-1.pdf,2012.08)

2. 陳銘在等:市售食品中赭麴毒素A、棒麴毒素、橘黴素等真菌毒素含量監測,食品藥物研究年報2011;2:178-191 (http://www.fda.gov.tw/files/publish_research/FDA0221.pdf,2012.08)

3.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98.12.04衛署食字第0980462647號公告(http://dohlaw.doh.gov.tw/Chi/NewsContent.asp?msgid=2632,2012.08)

4. MICEOMEDEX2.0版 POISINDEXR:Aflatoxin,Last Modified:April 17,2008

5.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如何避免購買到可能受黃麴毒素污染之中藥材? (發布日期:2010-11-30) (http://www.fda.gov.tw/print.aspx?tablename=list&tablesn=3862,2012.08)

6. M. Peraica et al. Toxin effects of mycotoxins in humans, Bulletin of the WHO 1999;77(9):754-766(http://www.who.int/bulletin/archives/77(9)754.pdf,2012.08)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85期"101 / 9.03~ 9.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