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草欖仔(開胃下氣,生津解渴)

■駱駝
別名:青果,鹹欖仔,甘欖,白欖,黃欖,欖仔。
產地:自生或栽種在台灣、華南、東南各地之低海拔山區,平野及藥用植物園,學校,林業實驗所,森林遊樂區。
生態:草欖仔係橄欖科之常綠落葉喬木,株高可達數十公尺,土褐色,葉是單數羽狀複葉,具柄長,小葉片 9~ 15枚,華質,對生,有短柄,卵狀短圓形至似橢圓形,全緣,先端短突尖,基部偏斜,長 5~ 20cm,夏天開白色小花為圓錐花序,生或腋生,花萼杯狀,三淺裂 3~ 5枚花瓣,雄蕊 6枚,開花後結成卵形核果,成熟時黃綠色,兩端銳尖。
藥用部分:草橄欖仔之果實核,仁,根均可入藥,該葉在 8~ 9個,果實 9~ 10月採收,多為鮮用或鹽醃晒乾使用或備用。
性味:
( 1)草橄欖仔果實味酸,甘,性平,無毒。
( 2)橄欖。
( 3)核味甘澀,性平無毒
( 4)根味淡,性平無毒。
功能:果實生津止渴,開胃下氣,解酒毒與魚毒之效。
主治:初生胎毒,唇裂生瘡,牙齒風疳,膿血有蟲,下部疳瘡,唇 ?燥痛,腸風下血,陰腎痲腫,耳足凍瘡,菌痢,咳嗽痰中有血,諸魚骨鯁,小兒痘瘡,風濕關節痛,手腳麻木,漆瘡。
方例:
( 1)風濕關節痛 ,手腳麻木。
( 2)橄欖根 15~ 30克水煎服用或加配橄欖根,刺五加,一條根,威靈仙,土牛膝,豬薟草各 15克,水煎服用。
( 3)漆瘡:用草橄仔葉適量水煎洗患處。
( 4)諸魚骨鯁:用橄欖核磨汁服用。
( 5)牙齒風疳:以草橄仔果實燒研,入麝香少許貼之
( 6)唇裂生瘡:草橄仔仁炒研末,調豬油塗之。
( 7)腸風下血:橄欖核燈上燒存性,研為末,每次服 6克,陳米調飲下。
( 8)手足凍瘡:甘欖核適量燒研末調油塗之。
( 9)咳嗽痰中有血:鮮橄欖七粒搗碎,柿餅一個,倒柏葉 15克,冰糖適量,水炖服。
( 10)菌痢:鮮甘欖連核 90克,水 200cc,用溫火煎至 90cc,每日服 3次,每次 3cc。
( 11)初生胎毒:以橄欖仁一粗,燒研末,硃砂粉一‧五克,和勻,嚼生芝麻一口,吐唾和藥,絹色如棗核大,安兒口中,待咂一個小時,初生兒方可哺乳,此藥取下腸胃穢毒,使兒少疾病和出痘機會也較少。


本文載自2012/10/09"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